如何對李誌忠實施反擊?
或者說,如何與李誌忠展開權力鬥爭?
趙長天經過一番思索,有了打算。
周二下班之後——
在一個安靜的咖啡館裡,趙長天與薑家春秘密會麵。
他們坐在一個僻靜的角落,兩人之間氛圍顯似乎得有些緊張。
趙長天眼神冷峻,嚴肅地看著薑家春,壓低聲音說道:“老薑,我們不能再放任李誌忠為所欲為了。
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對分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最近一段時間,分公司銷售業績很不理想。
長此以往,如果銷售業績持續下滑,我們分公司就有降級的危險。
你我都將會受到巨大的負麵影響。”
薑家春微微點頭,表情同樣凝重,“是的,長天,李誌忠做的那些破事兒,我都看在眼裡!
你擔心的。也正是我也擔心的!
我們必須采取行動。
但我們要小心行事,不能讓他察覺到。
要做到謀定而後動!”
兩人陷入了沉思,片刻後,趙長天抬起頭,“我認為我們可以暗中指使我們信得過的手下。
在公司內部散布有關李誌忠的傳聞。
這些傳聞要詳細地揭露他排擠他人的行徑以及各種卑鄙手段。”
薑家春眉頭微皺,“這樣做會不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要確保這些傳聞的真實性,不然可能會適得其反。”
趙長天冷笑一聲,“放心吧,老薑。
我有一些確鑿的證據可以證明李誌忠的行為。
我們隻需要把這些證據巧妙地融入傳聞中,讓其他人對他產生懷疑。”
薑家春思考片刻,終於點頭表示同意,“好,那就這麼辦。
但我們要選好時機,確保傳聞能夠引起足夠的關注。”
接著,他們詳細討論了散布傳聞的具體方式和步驟。
趙長天提出要讓親信們在公司的各個部門暗中傳播這些消息。
同時要儘量注意保護自己的身份不被暴露。
薑家春補充道:“我們還可以利用一些公司內部的會議或者社交場合。
有意無意地提及這些傳聞,引導大家的討論方向。”
在商議結束時,趙長天和薑家春緊緊握手,彼此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
他們深知這次行動的風險,但為了他們自己以及分公司的利益,他們決定冒險一試。
這次談話之後——
他們精心利用公司內部的溝通渠道,讓這些消息像野火一樣迅速蔓延開來。
同事們的私下交流、休息室的閒聊,都成為了傳播這些傳言的溫床。
隨著傳言的擴散,公司的氛圍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原本對李誌忠心懷敬畏的員工們,開始對他的行為產生疑慮和不滿。
一些原本支持李誌忠的人,也開始重新思考他的所作所為。
心中的天平逐漸傾斜。
他們會產生這樣的思考——
“難道李誌忠真的如傳言所說,是一個不擇手段的人嗎?
是一個為了奪取權利,置公司利益於不顧的人嗎?”
他們回憶起李誌忠在工作中的一些決策和行為,開始重新審視其中的動機和目的。
一些人甚至開始與其他同事交流,分享自己的觀察和疑慮。
這種討論在分公司內部逐漸蔓延開來。
傳言的影響還不僅僅局限於員工之間的私下交流。
在乾部會議上,原本沉默的人開始發言,對李誌忠的一些決策提出質疑。
這種變化逐漸影響了公司的整體運作。
各項工作的推進變得不再順利。
客戶們也對分公司內部的不穩定因素表示擔憂。
而李誌忠本人也察覺到了這種氛圍的變化。
但他隻有懷疑對象,卻卻無法確定傳言的源頭。
也無法輕易平息員工們心中的疑慮。
在這個過程中,趙長天和薑家春則默默觀察著局勢的發展。
他們知道,傳言的傳播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員工們的心態已經發生了改變。
接下來,他們將繼續密切關注事態的發展,尋找合適的時機,采取進一步的行動。
其實,他們都明白,這場鬥爭不僅僅是權力的爭奪。
更是道德和價值觀的較量。
然而,他們也深知,這種手段並非長久之計。
畢竟,已經影響到了公司正常運轉。
這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
他們希望,能夠儘快結束這場權力鬥爭。
儘量把對分公司的負麵影響,降到最低。
但想做到這一點——
他們需要找到更有力的證據,以便在關鍵時刻給予李誌忠致命一擊。
可以說,在反擊過程中,趙長天和薑家春也麵臨著巨大的壓力。
他們必須小心謹慎,避免自己的行為對分公司造成嚴重破壞。
也避免事情暴露後,被視為不正當的競爭手段。
從而被總公司問責!
在李誌忠一係列的打壓下,趙長天不但依然屹立不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反而李誌忠自己的處境日益艱難——
這讓李誌忠很是不甘。
他決定利用自己一把手的權勢,對趙長天加大打壓力度。
周三上午,在李誌忠的主持下,召開了分公司領導高層會議。
公司正處級以上的乾部,全員參加!
會議一開始,李誌忠便毫不留情地對趙成天大加批評。
指責他在工作中沒有全力以赴,導致一個重要項目以失敗告終。
然而,這個項目失敗的真正原因,其實是李誌忠在背後搞的鬼。
麵對李誌忠毫無根據的指責,趙長天憤怒地進行了反擊。
他毫不畏懼地在會議上站了起來,眼神堅定,聲音冷靜地回應道:“我承認對這次項目的失敗負有一定責任。
但這絕不是因為我沒有儘心儘力。
實際上,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和阻礙。”
接著,趙長天詳細地陳述了項目進展中的實際情況。
指出了李誌忠在其中的不當乾預和破壞行為。
他列舉了李誌忠限製資源、故意隱瞞關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