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李家院子裡比起以前多了一個雞圈,雞圈裡養著幾隻李中官抓回來的野雞。
此刻的他正蒙著眼,聽野雞的方位和動靜,確定了後就朝野雞扔出石子,不過大多數都落空了。
聽見有人問他,他收了要脫手的石子。曬成了小麥膚色的麵龐上不苟言笑,卻比以前多了幾分堅毅,“我娘說這樣能練聽力,就像野兔子那樣,能提前聽到危險然後逃跑。”
青年說的一本正經,老人聽來卻有些滑稽,李娘子看著挺正常的一個人啊,怎麼淨瞎教孩子。
都讀了十幾年的書了,就這麼不讀了真是怪可惜的。
四奶奶背著手,想著也沒啥可惜的,反正也考不上,再讀書也是浪費筆墨。
老人拄著拐杖,搖頭歎息的走了。
聽著老人的腳步聲遠去,李中官繼續練習。
“手抬高點,出拳得有力氣,想想野豬,它渾身上下是不是都充滿了勁兒。”
李思的柳條點在李中官的手上胳膊上,拿野豬當例子。
李中官已不像開始練習那樣叫苦了,反而眼神堅毅,積極的練習。
他很享受打獵的過程,跟野雞比快準狠,跟野兔比彈跳比耳力,跟野豬拚力氣。每一次跟山裡的動物比賽都是一場發泄,每一次從山上拎下來滿滿的獵物,他的胸腔中就充滿了收貨的喜悅。
所以他要更加進步,山的更深裡還有比野豬更凶猛的野獸,他要把它們一一馴服。
李中官越來越自覺,李思也把方法都教給他了,便也不再管他,讓他自己提升。
這一天老二李中秀下工回來,就一直愁眉苦臉的,連晚飯都沒吃幾口。
“老二,你咋了”
李思雞媽媽上線,關心老二的身心狀況。
李中秀歎了口氣,“我拿著戲文去找戲班子,可沒人願意唱。說我寫的戲文既沒有舍生大義,也沒有兒女情長,太平淡單調,唱了也沒人看。”
李中秀已經完成一篇戲文,靈感來源於他這些天去鎮子裡上工時在路途上的見聞,寫的是一個流浪者見到的人生百態,有因家境窘困吃不飽飯而不得不賣兒賣女的,有晨夕下在田間勞作的老人,也有鎮裡汲汲營營生活的鎮民。
他寫好後就興衝衝的去找戲班子,誰知道被人家剖析的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李思便提建議,“那你把舍生大義和兒女情長加進去不就行了。”
“怎麼加呢”
李中秀苦惱,他也試圖加了。雖然古來舍生取義和愛恨情仇的故事並不少,但他沒有親身經曆過,模仿出來的不僅枯燥無味,還給人一種強凹造型的彆扭感。
然而就在李中秀第二天下工回來,就下筆如有神助了,悶在房間裡寫的入迷,連飯也沒吃。
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寫完後拿去給戲班子看,結果鎮裡就興起了一個名叫百生記的戲。
開頭套用了他自己的身世,窮小子離家五年,再歸時已是騎著高頭大馬的將軍,在妻子的苦苦等候以及盼得夫郎歸家的喜悅中他拋棄妻子,另娶高門。
這裡有人為苦苦等候的妻子不值,有人痛罵那窮小子無情無義。
然後就到了主角登場,主角母親勤苦勞作,供孩子們讀書識字,孩子們也終不負母親所望,一朝高中。
然而此時就來了矛盾點,主角辛苦讀書時已經娶了妻子。他如今高中,家中的妻子卻是坐臥不安。心想他是否也會像他父親一樣拋去糟糠之妻,另娶嬌娘。
觀眾們也為著他的妻子擔憂,然而主角終是沒有辜負妻子。他如他父親當年一樣騎著高頭大馬啊,胸前戴著豔紅奪目的紅花,但卻與他的父親完全不一樣的做法。
他把母親和妻子一起接去了享福,與妻子恩愛一生。
大團圓結局,但以上雖然是戲文的主線,卻是占比不多。
戲文大多描述的是主角的所見所聞,比如母親身為女子卻承擔家裡大梁的艱難,以及母親不畏艱難的為母則剛。
再比如主角趕考時候的所見所聞,賣兒賣女的家庭,辛苦勞作的農民,汲汲鑽營的鎮民。最後主角當了官,治理百姓,讓百姓吃飽穿暖,再不用賣兒賣女,再不用撿爛水果為生。
聽完了戲,大家除了對主角家裡發生情感的感概,還有那些寫到了自己生活的共鳴,以及對能有主角那樣一個父母官的期待。
戲文很快火了起來,一路往北,燒往京城去了。
然而李中秀卻又無精打采了起來。
李思很敏銳的覺察到他戲文裡的一個細小變化,即主角有了一個和他舉案齊眉的妻子。
所以這是害了相思病
“呀,李娘子,”要雪家的往李家院子過來,一見李思就喜笑顏開的跟中了什麼大獎似的,晃著手裡的一雙鞋給李思看,“你看看,這鞋做的多細致啊。”
說著已經來到近前,把那雙鞋塞到了李思手裡,“看看、看看,鞋底納的厚實又結實的,穿兩三年都不會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