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從綠野書屋出來的時候,已經五點出頭。
回到孟母小築的時候,芃芃他們的課已經結束。
因為下一節課要到七點半之後,所以許雨涵這時候也閒了下來,正帶著芃芃玩。
準確來說,不是在玩,而是在做作業,她在幫芃芃做小雨傘。
張重之前做的那個被丟在一邊,看起來許雨涵根本沒有要修的意思。
“張先生,其實這個小雨傘並不難做,我看了一下芃芃他們老師給的教學視頻,操作挺簡單的。”許雨涵一邊折著紙一邊對張重說道。
張重尷尬地笑了笑,“來的時候時間有些緊,所以做工粗糙了點。”
“沒有呀爸爸,我們從早上就開始做了啊,一直做到了中午呢。”芃芃天真地說道。
“呃,咳咳,我先到旁邊坐坐,許老師麻煩你了。”
許雨涵擺了擺手,“沒事,我也挺喜歡做手工的。”
張重點了點頭,立馬跑去了休息區,剛才被女兒啪啪打了兩下臉,氣氛些微有些尷尬。
上一節課剛剛下課沒多久,芃芃的畫架還沒有收,張重看了看上麵的畫,畫的一個小熊,看起來有點像之前他給芃芃買的其中一個。
在小熊的旁邊還有一個小鳥兒一樣的動物,但是又不像是隻鳥兒,張重審視了半天也沒猜出來是個啥。
猜不出來索性不猜了,張重在畫室裡麵輕輕踱著步子。
牆上又多了一副畫,跟前兩幅畫並排擺在一起,前兩幅畫一幅《鄉野》,一幅《落日》,最後這一幅則是《炊煙》
《鄉野》被放到了中間,右邊是《落日》,左邊是《炊煙》。
雖然《炊煙》中並沒有人的出現,但是三幅畫完成了由景到人的跨越。
從某種意義上,見到炊煙,人們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有人做飯。
這種隱晦的藝術手法,倒讓張重想起了以前聽過的一個“深山藏古刹”的故事。
再若隱若現的寺廟,也都不及一條深入山林的石階。
在三幅畫前麵端詳了一會兒,張重腦海中浮現出一句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隨後又想起來另外一句詩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想到這兩首詩,本來張重的思緒已經開始往田野飄去,但是隨後又忍不住笑了出來。
沒辦法,因為之前聽過一位老師講課,恰好說到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這首詩一開始起筆就很莊重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