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操心這些做什麼……李陽不再多想,緩緩吐出一口氣,心頭輕鬆不少。
就像劉康說的,他們年紀不小了,想這些真就沒什麼用。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李陽和劉康都清楚,一旦換了新的王上,他們就該慢慢的隱退了。
這二位都是明白人,深知隻要不摻和到儲位之爭中去,靠著這麼多年在朝中的積累,自己的家族就不會有問題。
至於兩位王子有沒有試圖拉攏過他們,當然是有的,但不管怎麼拉攏都是注定不會成功的。
兩不相幫,真的就是兩位大學士最好、最明智的選擇。
這二位已經位極人臣,家族勢力也不小,若是家中二代繼續位極人臣,那這朝廷到底是王室的朝廷,還是他們兩家的朝廷啊
所以不管哪位王子當了越王,都不可能重用他李、劉兩家,也就是說,所有重磅的拉攏條件都是空頭支票,根本不可能實現。
隻要想通了這一點,一切就清晰明了了,爭儲的風險巨大,一旦失敗就是家破人亡,又沒有等價的收益,鬼才會投入進去呢。
兩家的二代注定不能當高官了,但是苟一苟,三代說不定還有振興家族的機會。
哎,聰明人都是這麼算賬的,目光要長遠。
…………
翌日,朝上議政,說的自然是修繕官道的事情。
修路是國政,越王提出,三位大學士、戶部、兵部也都點頭了,按說這事兒就應該沒什麼爭議了吧
但事實卻很令人意外,不止有人反對,而且人數還不少,且以武將為主,哪怕他們的官職都不算太高,卻也是一股不小的勢力。
更意外的還在後麵,又有一撥人站出來反對這些反對的人,這股勢力同樣不小,卻多是文臣。
這就很有意思了,自古文臣主和、武將主戰,按說修繕官道有助於兵事,武將應該讚成才對啊,怎麼到了這裡卻反過來了
一般人都會覺得奇怪吧
但是滿朝文武卻不奇怪,越王也不奇怪,這兩股勢力後麵站著兩位王子,這是又開始“狗咬狗”了。
這一場日常爭鬥暫且不提,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確實不少,但是放在所有文武百官裡麵,這個比例就不大了。
所以也就沒能影響大局,修繕官道的提議最終還是通過了。
…………
小道消息有傳,三王子對於這個結果很是氣憤,據說當晚就摔了一隻翡翠琉璃盞,還把負責看管琉璃盞的卷簾大將給懲罰了。
根據知情人士分析,這消息估計是二王子派人傳出來的。
不管怎麼傳出來的吧,三王子的不滿可能是真的。
他領兵平叛需要很多軍費,而其中大部分都花費在行軍路上,如果修繕了官道,戶部在劃撥銀錢的時候就會有所減少。
這也是三王子一方勢力為什麼阻止修繕的原因。
如果修了,他們的軍費就少了,相應的,從軍費裡扣出來的“活動”資金也就少。
要知道,三王子是需要金錢收買人心的,修繕官道影響他的財源啊。
在這一點上,三王子就不如二王子了,沒有太多的搞錢門道,這一波就很傷。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