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古茗茶社
齊銘遠雙眉緊皺的坐在椅子上,聽著手下彙報日軍的進攻情況。
“齊主任,啟德機場已經徹底被日軍的飛機摧毀了,現在真在向九龍的英軍的陣地運動”正在向齊銘遠彙報情況的辦事處情報科長張偉說到這,麵色有些為難的繼續說道,“老齊,英軍是守不住的,那我們現在怎麼辦?那些社會名流怎麼辦?”
“你得儘快拿個主意啊”。
聽到張偉的催促,齊銘遠依舊沒有說話,而是陷入了思考當中,是啊,看樣子,英軍是肯定守不住香港的,這不奇怪,畢竟日本人為了占領香港可是很早就做了謀劃,南邊占著海南島,北邊深圳、珠海也都落到日本人手裡,已經對香港形成了南北合圍之勢,而且早在一兩年前就拍了大批的特務,建立了秘密的特務機關,利用香港的“洪幫”,發放武器,配合顛覆港英政府。
並且日本情報機構對香港城區的英軍布防各個情況展開詳細的情報調查,每個炮台的位置,日軍都了如指掌。日本還通過切斷香港到韶關的運輸線,進一步孤立香港的對外聯絡。(注1)
日本從情報偵察,到前期的封鎖香港,再到兵力部署等各個方麵都做了詳儘的計劃。可以講,通過詳細的前期工作,日本人將香港了解的一清二楚。(注2)
反觀英國人,由於不支持我國抗戰,再加上《五國海軍條約》的限製,對日本產生的綏靖思想作怪,讓英國人對日軍進攻香港的防禦始終未能認真準備。直至1939年,英軍才在香港招募當地人參加義勇軍準備抗戰。(注3)
到了1940年秋季,英國才在我國方麵的建議下加強演習,派出飛機監視日軍的進攻動態。在虎門、萬山群島等地加強對日軍的偵察。1940年10月後,英軍逐漸加強防禦。(注4)
英國人的防禦作戰似乎帶有“臨時抱佛腳”的味道。其根本沒有對日軍的作戰展開係統的,科學的,全麵的防禦。英國對香港的作戰定位為“儘可能的不讓日本人使用香港的港灣。”一個“儘可能不讓日本人使用”就把英國人的心態暴露無遺。(注5)
再加上雙方實力上的對比,香港淪陷已經無可避免,唯一的期盼就是英國人能夠多撐一段時間,給自己多留一些時間安排好後續工作。
想到這,齊銘遠長歎一聲,問出了心中最關心的問題,“大先生轉移了嗎?”
“已經轉移了,乘坐最後一班飛往內地的飛機離開了”,張偉說道。
“那就好,通知同誌們務必在最短時間內尋找到所有滯留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做好妥善安排,我現在就跟東江支隊聯係,一旦製定好轉移計劃,立刻行動”。
聽到這個消息,齊銘遠懸著的心,放下了一大半,大先生的身份太尊貴了,如果他沒有成功轉移,一旦落入日寇之手,那自己就會成為整個國家,乃至整個民族的罪人。
現在好了,大先生已經成功脫險,剩下的就是如何成功轉移剩下的這三百多名社會名流了,這件事情不需要有外援,目前國府方麵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唯一的希望就是紅黨的東江支隊,儘管它隻有一千多人,在日寇麵前還很弱小,但是畢竟都是以本地人組成的隊伍,熟悉地形,這就是最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