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王妃有親王妃禮服,襄臨郡王就有親王禮服,大駙馬迢北郡王得到的賞賜卻是南海紅珊瑚。
況且能站在這裡的人,怎麼可能沒有腦子?
如果襄臨郡王真的如血書所寫,早就與前朝餘孽有聯係。
他有無數次害死靈王和五殿下之後,成功擺脫嫌疑的機會。甚至連長平帝,也不會對他設防。
指節敲擊禦案的聲音不算響亮,在寂靜的襯托下卻格外清晰。
長平帝眉宇間的懨色散去,問道,“諸卿看過血書,以為如何?”
無人應聲,沉默再次蔓延。
長平帝沒為難他們,轉而看向昂首挺立的虞珩,“鳳郎可有話說?”
沒等與周圍的恨不得將頭埋在胸前的朝臣相比,猶如鶴立雞群的虞珩開口,司徒突然疾聲怒喝,“臣信郡王不會做此等錯事。請陛下明察,還襄臨郡王清白。”
反應稍慢的人詫異的看向司徒時,禮部尚書、兵部尚書、信陽郡王等人已經開口附和司徒的話。
老匹夫,休想專美於前。
虞珩雖然詫異朝臣出乎預料的信任,但不會為此改變原本的計劃,留下隱患。他端正的朝長平帝長揖,“臣願與大理寺中的罪人對質,自證清白。”
信陽郡王咬牙切齒的道,“陛下日理萬機,豈有多餘的時間,浪費在此等惡貫滿盈的罪人身上?”
世家在民間散播流言的手段雖然高明,但也經不住幾次三番的徹查。
起碼書房中的人都知道,導致焱光帝被翻舊賬、廢除廟號的罪魁禍首全在大理寺牢獄中。
僅憑這點,他們能斷定,世家絕不可能有翻身的機會。
信陽郡王沒辦法眼睜睜的看著世家繼續不顧後果的激怒長平帝。
他的女兒是祁氏宗子的發妻,兩人生兒育女,伉儷情深數十載。
彆說外人,信陽郡王都不相信女兒對世家所做的惡事一無所知。
世家在十年前,焱光朝末期時重新起勢,姻親幾乎遍布整個朝堂。不僅信陽郡王因為女兒和外孫害怕被他們連累,其餘朝臣更怕。
信陽郡王起碼是皇族,在宗室地位非凡。雖然腦子偶爾不太靈光,但大節從未有失。即使被連累,也有爵位可以和情分可以消磨。
朝臣也不奢望能保住家中有世家血脈的後輩,隻求全然無辜的人不會被連累,比虞珩和紀新雪更希望世家罪人立刻去死,再也彆掀起任何風浪。
長平帝既不想見到在大理寺牢獄中打滾兩個多月,味道不會比血書好到哪兒去的世家罪人,也不想見證徹底絕望的瘋狂。
他故作猶豫的沉吟半晌,終於同意朝臣的請求,令虞珩先辯駁血書的內容和物證。
如果有虞珩無法自證清白的細節,再宣大理寺牢獄中的罪人前來對峙。
對這日早有預料的虞珩,當然沒令朝臣和長平帝失望。
物證中有虞珩和前朝餘孽的通信。
虞珩當場謄寫物證中的書信的內容,任由閒暇時喜歡研究筆墨的朝臣對比字跡,又求長平帝允許他取些不重要的文書來。
雖然三份筆墨的‘形’極相似,令人難以分辨是否有區彆。但不難發現,世家的物證,經常會出現某個字筆鋒凝滯或走筆方式突然轉變,粗看尚且不打眼,細看時處處違和的情況。
紀新雪順勢提起,兩個月前,他和虞珩曾為先帝抄寫幾卷經文,送去皇陵的過程中出現意外,虞珩抄寫的那份經文不翼而飛,至今沒有找到。
清河郡王世子、信陽郡王和書房中的多名宗室都能證明紀新雪所言不假。
因為相同的時間,他們也在為先帝抄寫經文。這些經文都是先送去清河郡王府,然後由清河郡王府的世孫親自送去皇陵。
裝物證的木箱中,大多都是書信,最下方有兩個並排放置的木盒。
清河郡王世子親自打開木盒,先拿出方刻有‘襄臨’二字的金製小印,上方盤龍之尾極易令人忽略的地方,能摸出內造獨有的標記。
沒等虞珩開口,上首的長平帝忽然冷笑,“阿兄。”
已經光明正大的走神,沉思究竟是吃安神藥還是醒神藥已久的莫岣立刻回神。
他順著長平帝的目光看到清河郡王世子手中的郡王金印,語氣沒有任何波瀾,“六月十五,襄臨郡王嫌郡王金印破舊,想要重鑄。我奉陛下之命,將破舊的郡王金印帶去將作監,親自見將作監融化金印,確定龍珠無異,重新鑄印。”
所謂龍珠是防止仿造,在金印中留下的記號。親王、郡王的金印中,記號稱作龍珠。公主、王妃、郡主的金印中,記號稱作鳳膽。
如果熔毀金印,必定會令龍珠發生變化。
虞珩從袖袋中取出嶄新的郡王金印遞向莫岣,“請大將軍再次見證將作監重鑄金印,驗證龍珠是否有變。”
大理寺牢獄中的世家罪人的最後一樣物證,是個在虞珩預料之外的物件。
安國公主的令牌。
虞珩手中有一模一樣的令牌。
這是當初虞風求虞珩庇護他的家人時,特意交還給虞珩的那枚令牌。
隻是武寧帝賜天外玄鐵為愛女打造的令牌,代表安國公主在武寧朝無人能比的地位。
虞珩仔細摩挲令牌的每處暗紋,搖了搖頭,“我手中有塊與這枚令牌一模一樣的令牌,不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
他有阿雪,也有長平帝的信任,甚至連朝臣都因為利益站在他這邊,委實沒必要冒險參與世家的賭局。
說不定他手中的令牌和世家拿出的這塊作為安國公主府通敵賣國罪證的令牌,全都是假令牌。
但凡猜錯,他都會入局。
沒必要。
長平帝漫不經心的打量並排放在同處的令牌。
“令將作監將它們分彆熔開,找到哪塊是天外玄鐵,重新為鳳郎打造個”他的視線在紀新雪身上轉了個圈,舒展的眉宇忽然出現折痕,“襄臨郡王的令牌。”
可惜難得的天外玄鐵,不能用來打造太子妃寶印。
朝臣們高呼陛下英明。
陛下剛順應民意,廢除先帝的廟號,心中必定積壓火氣。
已經能通過襄臨郡王此前的自證,確定所謂的通敵賣國隻是世家的汙蔑。何必再冒著惹怒陛下的風險,抓著令牌的事不放?
況且不僅陛下明目張膽的偏愛襄臨郡王,五殿下的目光也非常‘和善’,寶鼎公主、金明公主和平國公更是已經挽起廣袖
天黑前,宮中又有兩道新的聖旨通傳天下。
祁氏、崔氏、鄭氏、陳氏、康氏、虞氏累年犯下謀叛、不道、大不敬等三十六宗大罪。責令刑部尚書、禦史大夫、大理寺卿十日之內呈上其九族罪名與罪罰。
今有襄臨郡王事國以忠,待君以孝,吾心甚慰,特賜其吉祥如意兩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