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手電筒往裡照。
裡麵是一個不大的磚室,果然是耳室。
地上散落著一些腐朽的木器殘片和陶瓷碎片。
牆壁上有簡單的壁畫畫,但剝落得很厲害,看不清內容。
耳室中央放著幾個大號的陶甕,上麵蓋著石板,應該是用來儲存糧食或者酒的陪葬品。
角落裡還有幾個爛得隻剩框架的木箱,裡麵似乎有些黑乎乎的東西,可能是腐爛的紡織品。
“媽的,沒啥值錢玩意兒!”
馬三炮有些失望。
“急什麼?主墓室肯定在旁邊。”
我打量了一下耳室的結構:“看這規製,墓主人應該是個富商級彆的。找找通往主墓室的門。”
我和馬三炮先後鑽進了耳室。
空間不大,一目了然。
對麵牆上果然有一道磚砌的拱門,原本應該用磚石封堵,但可能因為年代久遠或者有人來過,封門磚塌了一小半,露出一個能讓人彎腰通過的缺口。
缺口後麵黑漆漆的,手電筒光照進去,能看到更大的空間。
我和馬三炮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興奮和緊張。
深吸一口氣,我率先彎腰鑽進了缺口。
手電光劃破黑暗,照亮了主墓室。
墓室比耳室大不少,同樣是磚砌拱頂,保存相對完好。
中央放置著一具巨大的柏木棺材,雖然油漆斑駁,但整體結構還算完整,棺槨周圍散落著一些陪葬品。
主要有陶俑,各種人俑,馬俑,儀仗俑,大約有二三十個,排列得還算整齊,但大多數都有破損。
還有一些陶製的倉,灶,井,磨等明器模型。
“這裡沒人來過,但都是陶的……不值錢啊……”
馬三炮大失所望,用手扒拉著一個倒地的陶馬俑。
“蠢貨。”
我低聲說道:“明代民間墓葬禁用三彩,陶俑才是常態。看這數量和規製,已經不錯了!找找有沒有銅錢,金銀器或者玉器。
我走到棺槨前,用手電筒仔細照射。
棺槨前麵放著一個黑漆漆的陶製墓誌蓋,上麵刻著字。
拂去灰塵,仔細辨認。
是標準的楷書。
“明故處士馬公敬軒之墓”
處士,指的是有德行但未曾做官的讀書人。
看來墓主人叫馬敬軒,是個鄉紳或者富商。
墓誌銘簡要記載了他的生平,確實是本地人,樂善好施,死於萬曆年間,沒什麼彆的信息。
“處士?啥意思?”
馬三炮湊過來問。
“就是有錢的土財主。”
我懶得跟他解釋:“彆管這個了,趕緊找東西,小心點,彆碰壞了。”
我們開始在墓室裡仔細搜尋。
除了那些陶俑,又在棺槨一側發現了一個腐爛的木匣子,裡麵散落著十幾枚萬曆通寶銅錢,品相一般。
還有一個銀質的發簪,已經發黑。
棺槨本身我不打算去動,一來是工具不趁手,二是這種規製的墓,裡麵不一定有啥好東西,取點外圍的明器,不開棺,算是留點底線。
“吳老板,你看這是啥?”
馬三炮突然在棺槨後麵喊我。
我走過去一看,隻見他手裡拿著一個沾滿泥土的小陶罐,罐口用油泥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