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是生來該死。
尤其是死在佛門僧人的手中。
口口聲聲的慈悲為懷,那麼就不能夠做一些心狠手辣的事。即便是要做,也要偷偷摸摸地做,也要披上一層偽善的外衣地做。
玄慧變了。
經曆了殘破寺院所見,經曆了入魔之後,玄慧變得更加通透。他已然不再執迷於佛門的信仰,或者說,信仰依舊在心中,隻不過這是對於普度眾生的信仰,若不是忠於佛門的信仰。
在玄慧的質問下,眾人沉默。
不怒羅漢該對言燦出手嗎?
這自然是不該的。
堂堂佛門應該是寬宏大量的。因為這一兩句言語而出手殺人,這與世間的匪徒又有何異?
有人出手,自然有人應對。畢竟,誰都不想死。
而這應對的手段是狠辣還是溫和,無人可以指摘,結局如何悲慘都應當自己承受。
是非因果,有因必有果。如玄慧所言,起因是不怒羅漢動了殺心,下了殺手。
......
“阿彌陀佛。”
佛子睜開雙眼,清澈的眸子仿佛兩麵鏡子,映著眾人的身影。
他雖在承受業火的考驗,無暇分神,但也知道剛才發生了何事。
“此事,佛門之過。不怒羅漢心生殺念,犯殺戒,一切皆是咎由自取。”
“傷勢恢複之後,令其於戒律峰思過三年。”
佛子看著年少,行事卻有一股雷厲風行的意味。唇紅齒白的臉上並無神色的變化,不必威懾,不必說教,他所說一切都會成真。
禪光大師微微躬身。“是。”
誅殺羞辱佛門之人的不怒羅漢竟是還被佛門懲處。
這一幕定然是會寒了佛門弟子的心。難道以後見到有人羞辱佛門,就充耳不聞嗎?
一股悲憤的情緒充斥在每個人的心頭。就是其他勢力的強者也都露出譏笑之色。
“佛門難道是怕了玲瓏書院?這般懲處不怒和尚,也不怕寒了其他僧人的心。”
“佛門這般對待弟子,怕是無人再會為佛門效忠。”
“嘿嘿嘿。一個小家夥就將佛門嚇成這個樣子。到底是這佛子太年輕。”
各方勢力的強者都知道此刻無論緣由為何,佛門都應該站在佛門弟子的這一邊,保護佛門弟子。如此才能夠讓佛門弟子產生歸屬感。
偏偏佛門弟子之中有兩人是異類,一個是玄慧,另一個則是佛門地位尊貴的佛子。
佛子聽見了那些聲音,他沒必要對著其他人解釋。但他會給佛門的弟子一個解釋。
“因果循環交織。因在何處,果已然注定。佛門弟子以感化眾生為己任。佛祖割肉喂鷹,以身飼虎。所以才有了佛門慈悲之名。”
佛子平靜地講述。“佛門不會苛待弟子與信徒,眾生受難,眾僧救世。眾僧受難,佛門理當庇護。”
佛子的目光平靜地掃過眾人,一番話讓眾人疑惑不解。
不怒羅漢倒是受難了,卻不見佛門出手庇護。反而是禪光大師與佛子代不怒羅漢向蘇牧等人致歉。
“可佛門是眾生的佛門,我等一心向佛,心之所向是佛法,是佛經之中的妙音,而不是佛門。”
“錯便是錯,對便是對。是非對錯不在於是否是佛門弟子,而是在於佛法真理。”
“因一時之憤殺人,是錯。諸位不可因不怒羅漢身處佛門,而有所偏袒。佛門並非一宗,一山,一洲。心中有佛,何處不是佛門,心中有佛,何人不是佛門弟子?”
“世間殺戮大多起於一時之憤,佛門中人更應當克製心魔,如我等日日修心修性之人都無法控製心中之怒,更何況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