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曄乾到九點左右,就先去睡了,留下四個女人繼續殺魚。
一覺睡到三點左右,起來後就和阿燦出海了。
到了目的海域後,馮曄把拖網扔下去後,又回到船艙裡靠著假寐。
出海的前四五個小時,就是這麼無聊。
拖了兩個小時,他們就起了第一網。
他們每天次出海的頭一網,都不會拖足三小時。
因為得做早飯了,需要點海鮮來煮麵或煮粉。
他們熟練地用起網機把拖網收了上來,然後用吊機把網囊吊在了甲板上空。
隨著網囊底部的繩結被解開,網囊裡頭大大小小的魚蝦蟹傾瀉而下。
在清晨的陽光下閃閃發光,猶如銀色的瀑布一般。
“今天運氣不錯,看來又會是個豐收的日子。”馮曄滿意地說道。
他一眼就看到在一堆魚當中,有不少白鯧。
他估摸著這些白鯧應該是昨天的漏網之魚。
“頭一網就拖到了不少白鯧,好兆頭。”
阿燦也看到了,興奮地附和道。
兩人先把拖網整理好重新放下去,隨即阿燦開船繼續拖,馮曄在甲板上分揀漁獲。
這一網,貨倒是不少,但除了有幾十條白鯧外,沒有多少其他值錢的貨。
因此,馮曄很快就分揀完畢,搬進了船艙裡頭。
將甲板清理了一下,他把煤球爐搬了出來,生火做早飯。
很快,一鍋樸實無華的海鮮麵就做好了,裡頭放了兩隻梭子蟹、一些對蝦、螺和貝,還有幾條魚。
馮曄先吃完,然後去駕駛室替換了阿燦。
大海太廣,又沒有其他船,他開的是隨心所欲,想怎麼開就怎麼開。
旭日號勻速作業,到了快十點鐘,他們才起了第二網。
滿滿當當的一網囊的貨被吊了起來,收獲甚是喜人,比剛才那一網還要多不少。
就是這一網貨不咋值錢,而且還大多是毒物。
在一大堆魚蝦蟹中,大部分是約莫巴掌大,大約七八兩的小魚。
這些小魚是泥猛魚,學名褐籃子魚。
有的地方管他叫娘哀、也有的地方叫臭肚魚,還有叫象魚的。
所謂的海洋棘毒魚排行榜排名第五的就是泥猛魚。
泥猛魚,鰭刺有毒
泥猛魚溫暖性中小型魚類,棲息於底質平坦的淺海或岩礁環境,常成群活動,以藻類、小型附著性無脊椎動物為食。
其體側扁,橢圓形,頭臉似兔,故英語有兔魚之稱。
體黃綠或黃褐色,密布白點及小黑斑,腹鰭兩側有硬刺,中間為軟條。
背鰭、腹鰭與臀鰭的硬棘強大且皆具毒腺,刺到有如蜜蜂螫到般的痛楚。
若不慎刺到,可用熱水敷,水以不燙傷皮膚為準越熱越佳,燙約半小時左右毒性應得以解。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熱可以破壞毒素,這也是為什麼煮熟後就沒有毒了,道理是一樣的。
泥猛魚雖然有毒,但好吃也是真的,肉味鮮美。
另外,泥猛魚的魚膽,可用於中耳炎、皮膚潰瘍、瘡癤腫毒、膽囊炎、跌打損傷等病症。
殺魚的時候用剪刀將他身上的所有的硬刺先整排剪掉,以防被刺到。
然後給它開膛破肚,但是千萬要小心,不能將他的內臟弄破,要整個完好地取出。
否則,整條魚就廢了,吃起來會很苦且臭,失去了它原本應有的鮮美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