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過頭看著身旁坐著,同樣在沉思著的劉啟,輕聲問道:“你從這其中聽出來了什麼?”
劉啟微微醒神,看著劉恒,有些猶豫:“父皇,今日安國王所講似乎與在昨日書中所記載的不同,昨日書中的政治學是以君的角度看的,但昨夜兒臣連夜讀完之後總覺著好像差了點什麼。”
“今日聽完方才安國王的講學內容,心中才恍然明白。”
“原來兩種角度合在一起,以君的角度去看臣,以臣的角度去看君,跳出兩者之外去看這兩者,這才是至理啊。”
劉恒聽完劉啟所說的話之後,臉上帶著的讚歎更濃了:“哈哈哈哈,不錯,不錯。”
“正是如此啊。”
他指著劉啟笑罵道:“那你可明白,安國王如此講學的道理?”
這一次被劉恒所指著的劉恒沒有多猶豫,直接開口道:“想必安國王是隻想讓帝王明白這其中的道理,而不想讓其他人知道吧。”
劉恒歎了口氣:“陳氏沒有對不住我劉氏啊。”
“我劉氏又怎麼能夠對不住陳氏呢?”
“傳朕詔令,加封安國王陳彼為太傅、太師,追封陳彼之父陳居為“居安王”,列其入太廟,享天下香火。加封賦稅寺少卿陳拓為“左相”,進封為“官渡候”。”
天子詔令出,既而不改。
沉吟片刻後劉恒再次開口道:“賜陳氏“丹書鐵券”一瓦,令太史令、宗正記之,其所載,萬世不可改,若改,則不為劉氏子孫,天下共擊之!”
“丹書鐵券上,便記錄陳氏的所有功勞,以及陳氏的來曆,日後若有陳氏子弟犯死罪,則可免其一死;若陳氏家主一脈犯死罪,無論是謀逆的大罪,亦或者是其他的什麼罪行,皆不可追責。”
劉啟聽著劉恒所說的話語,臉上帶著驚駭之色:“父皇,這.”
劉恒隻是瞥了一眼劉啟,心中歎了口氣,覺著自己的這個孩子還有的學。
陳氏需要這所謂的丹書鐵券麼?
不需要。
沒有了丹書鐵券,就憑借著陳氏的勢力,日後的皇帝敢找陳氏的麻煩麼?
不敢。
所以,丹書鐵券的作用大概類似於如今的某個組織,隻是為了防止陳氏殺紅了眼,什麼都不管不顧了。
給雙方一個台階,讓雙方都不會下不來台。
不至於讓事情發展到最壞的那一步。
後元十年,秋。
大雨彌漫中,天子的詔令傳遍了天下,所有人都在驚歎陛下的“仁德”。
而在這一年的秋天,同樣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的寵臣、大漢豪商鄧通上書,奏疏中言明了自己的罪過,並且著重強調了“鑄幣以為權,此權為天子之柄,臣厚言竊之,實為冒犯天威,高皇帝入夢責之,臣惶恐”的話語。
這番話出爐之後,所有人都明白,鄧通被皇帝警告了。
也同樣明白,這是皇帝對於“諸侯王”的警告。
可是諸侯王此時敢裝作不明白這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麼?
於是,荊王、楚王、齊王、梁王、燕王等人相繼上書,上書請奏朝廷收回諸侯國手中的鑄幣權,言稱這是天子的權柄,他們隻是大漢的諸侯王而已,怎麼能夠厚著臉竊取其中的權柄呢?
隨著日子的一日一日過去,也伴隨著這天空中大雨的一點點落下,幾乎所有的諸侯王全都上書了此事。
唯有一個人還在硬撐著。
吳王。
劉濞在聽說京中鄧通的上書之後,憤怒的將屋子裡的所有東西都砸碎了,他的眼睛中帶著怒火,明白這是天子針對自己等人的手段。
當鑄幣權被朝廷收回去了之後,他想要練兵什麼的,不就麻煩了?
最開始的時候,劉濞是非常不屑的,他相信不會有任何一個諸侯王願意交出手中的權柄,隻要大家都默不作聲,這個事情也就是過去了。
當第一個諸侯王上書的時候,劉濞的心中依舊是不屑的,因為他覺著隻是幾個小小的諸侯王而已。
當梁王上書的時候,劉濞有些慌,但卻並不是很慌,因為梁王是皇帝的兒子,以後還有可能是皇太弟,這個時候當然要附和皇帝來換取皇帝的寵愛。
可是,當荊王、楚王、齊王、燕王都上書的時候,劉濞已經是很慌了。
這幾位怎麼也拋棄了自己?
可他卻依舊是硬撐著。
而在後元十年的冬天,發生了一件大事,這件事情讓劉濞再也沒有辦法硬撐著了。
後元十年,天子夜夢高皇帝入夢,責罵他丟失天子權柄,導致在天上高皇帝、太公皇帝、以及所有劉氏的諸王都受到了上蒼的責罰。
天子醒來之後,隻覺著心中一陣悶痛,而後病倒。
在病倒之前,令太子劉啟監國,以太師陳彼、大將軍韓信、太尉陳得、左相陳拓輔佐。
前麵的消息並沒有讓劉濞認慫,可是當後麵監國輔政的人選不是陳氏中人,就是陳氏的朋友,其中還有兩位大將軍之後,劉濞真的慫了。
不慫也不行。
皇帝的意思很簡單了,我不好意思對付你,但是陳氏好意思對付你啊,陳氏對付你那不是手拿把掐?
於是,後元十一年的春天尚且沒有完全抵達的時候,吳王劉濞終於也上書,請求天子收回諸侯王的鑄幣權,以中央朝廷鑄造的錢幣為天下發行。
而天子依舊在病重中,所以沒有辦法回複消息,但監國的太子卻表示同意。
於是,這一年,朝廷開始大肆的回收民間的“銅”,管控著這一礦脈,不許私人擁有,鍛造了新的、統一的錢幣。
因為錢幣上烙印著“天仁通寶”四個字樣,於是後元十一年也被稱之為“天仁元年”。
天仁元年,在太子的詔令下,許多諸王全都上書想要進京慰問陛下的身體。
而太子也寬容的表示同意。
這一年,在曆史中被稱之為
“削藩轉折點”
長樂宮
終於坐在這裡的劉啟望著麵前的傳國玉璽,微微感慨:“孤這一生,當真是如履薄冰。”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