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可能最好的一部《碟中諜》!”
“伊森看起來像是個超級英雄,他的超能力是強度,但顯然沒有氪石!”
“最令人驚喜的是chan,那個無所不能的華夏功夫明星!”
“……”
陳愈點開了爛番茄《碟中諜3》的關聯頁,在那看著媒體人的影評。
在電影還沒正式上映之前,爛番茄是不允許普通觀眾評價的,隻有媒體人,可以擁有先行發表影評的看法,而且還可以打分。
爛番茄的打分機製其實很簡單,網站會根據影評人的評價,認定是好,還是不好。
好就是在評分那欄,打一個新鮮的番茄,紅顏色,看上去非常紅潤。
不好,那就隻能爛番茄,也就是腐爛,以一個綠色被砸爛的番茄作為標記。
而網站,也會追蹤所有的評論內容,以及正麵評價的比例。
若正麵的評論超過60%以上,那該部作品將會被認為是新鮮,也就是電影合格。
至少,新鮮就證明不是一部爛片。
相反的,若一部作品的正麵評價低於60%,則該作品會被標示為腐爛。
腐爛那就是爛片認證。
而新鮮度,百分比越高,證明該部影片的口碑越好。
如果你的爛番茄新鮮度有80%以上,那基本可以認定為佳作。
像陳愈之前主演的幾部,基本上都是80%以上的爛番茄新鮮度,例如《十麵埋伏》的86%,《功夫》的84%,還有孤膽營救89%……爛番茄還有100%評價的電影,例如《後窗》、《玩具總動員2》、《帕丁頓熊2》等。
所以一般上新鮮度上90%,基本上星空網的分數,都在8.5分以上。
&ndb可能要嚴苛一點,7.8+!
眼下的《碟中諜3》,雖然隻有100來個媒體人的評分,但新鮮度已經到了87%!
至少證明了,這部電影不是爛片。
媒體人當然也會恰飯,所以這個評分會虛高,等到觀眾入場,有可能會降低,當然也有升高的時候,不過比例相對來說,要小很多。
十部影片,占據那麼一部而已。
“派拉蒙肯定是塞錢了!”
陳愈看著一溜煙的好評,直覺告訴他,這裡麵肯定有貓膩。
但這些認證的媒體人,顯然也不是那麼被好買通的,不然爛番茄的公信力將會受到質疑。
這麼多年,爛番茄跟北美票房之間的博弈,很有戲劇性。
尤其是在一部電影上映之初,它在“爛番茄”的新鮮度達到多少,算是爛片還是佳作,很大程度上會左右觀眾的觀影取向,影響到一部電影的票房營收。
北美的觀眾,特彆相信爛番茄映前媒體人的評價,幾乎已經可以左右到,觀眾能不能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地步。
現在06年雖然還沒離譜到這種程度,但派拉蒙還是看中這個評分。
有的影業例如迪士尼,可能會不屑做這樣的事情。
畢竟要花很大一筆錢,但爛番茄會教他做人。
譬如前世的一部好萊塢大片——《奪寶奇兵5》。
該片在戛納電影節全球首映後,13篇影評先期而至,爛番茄新鮮度僅有33%,直接導致該片回到美國開畫後票房不佳。
首日就2000多萬票房。
但頗為諷刺的是,隨著美國本土上映,影評文章數量上升,該片的“爛番茄”新鮮度,卻回升到了69%。
可惜來得太遲、為時已晚。
這也讓業內人士認為,假設迪士尼能意識到參加戛納電影節的多是偏愛文藝片的媒體人,假設他們一上來,就主動多邀請一些影評人觀看該片的首映,或許可以改變其以33%新鮮度開畫的不利局麵。
所以,媒體人也是很麻煩的。
你花錢了,不一定能堵住他們的嘴,例如陳愈看到了《紐約時報》的評論。
“片子的動作特技棒極了,尤其是chan的動作,對比這個角色,湯姆·克魯斯簡直遜斃了,他看來競技狀態不佳,甚至可以懷疑他完全不懂演戲!”
“模式化的人和故事,看不出伊森有任何個性。當然,這也許是編劇的原因。”
陳愈都直接看笑了。
對比起這個看起來很真實的影評,上麵一溜煙的好評就像是小醜,也就是後世的水軍。
因為好評太過敷衍,看上去套路化嚴重,讓人看的一眼假。
一差抵百好,這就是很多好評看上去萬金油,還沒有一個差評有殺傷力的原因。
關鍵特麼身處主場的《洛杉磯時報》,也沒有給老鄉阿湯哥和派拉蒙留絲毫麵子:“片子或許有不錯的票房收入,但不會為湯姆·克魯斯個人帶來榮光。”
“他扮演的角色很難賦予人性,但特技使人印象深刻。”
“他在即將爆炸時橫跨橋梁,從80英尺大廈往下跳,這樣身體力行很有價值;但他注視的眼神,就和那些高科技機械一樣傻透了……”
反倒是陳愈和剛剛獲得奧斯卡影帝的霍夫曼,一溜煙的都是很高的評價。
而且看起來非常的真實。
哪怕是差評,裡麵也誇獎了兩人的發揮。
“這部電影很大的一個亮點,就是之前《孤膽營救》的陳龍,他的動作和演技都給人留下了非常爽快的觀影特效!”
“我想這樣的打鬥,是值得大家去電影院,在大屏幕上看的!”
“陳龍,我又看到了那個陳龍,他的動作對比之前的那部電影,有了跨越級的提升!”
“他在電影裡真的無所不能,開飛機駕駛車輛還有那炫酷的兵器和飛刀,我想我已經愛上了這個演員!”
“……”
陳愈看的咧嘴笑了笑,是個人都喜歡聽誇獎的。
陳愈是個俗人,當然也不例外。
這部《碟中諜3》,其實《紐約日報》和《洛杉磯日報》可能說出了一個真相。
阿湯哥在裡麵演的確實不行,除了身體力行的那個超級跳樓特技之外,他很難讓人記住一些彆的劇情。
這個確實編劇也有一定的“功勞”。
反倒是陳愈的陳龍,還有霍夫曼的大反派,都有很好的發揮。
一個人設出彩,一個大反派演的非常有智商。
陳愈一口氣看完了一百多條的評論,沒有一條罵他的,基本都是誇讚和驚歎。
而反觀湯姆·克魯斯,有最起碼5條,頂著爛番茄新鮮,還在說他的問題;至於打分番茄腐爛的媒體,那就噴的更厲害了。
“20多條關於我的好評,比霍夫曼還要多一點!”
“這個角色應該是立住了!”
“阿湯哥……碟中諜4難咯!”
陳愈截胡了《碟中諜4》,勢必會對他這個角色和係列有影響。
前世他是時隔了五年,才繼續展開伊森的故事,甚至《碟中諜3》的票房不佳,導致了他對特工的厭惡,一切都源自於影評和外界的謾罵。
這部電影,他被罵的挺狠的。
而這一世,陳愈當然希望票房能比前世好一些,至於阿湯哥會麵臨什麼,他其實並不想知道。
因為票房好,意味著《碟中諜4》肯定會上的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