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明年,老謀子擔任評委會主席應該也不成問題,就衝他跟馬克的關係,那陳愈《少年的你》,有這兩重保障,再加拿錢開道,一切皆有可能。
“我們國內第一部威尼斯獲得金獅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張導的這部,就是馬克運作的!”
“他擔任威尼斯電影節亞洲區的選片主任18年,前年才升到了一把手席位!”
“去年我們華夏電影100周年誕辰,他曾保證一定會想辦法用最美麗的方式來祝賀!”
“當時簡直是我們華語片的狂歡……”
“所以,老外也得講人情世故啊!”
陳愈微微笑了笑,而他所不知道的是,馬克在未來卸任了威尼斯電影節後,就一直留在了華夏,擔任了上大的特聘教授,幫忙運作國內的諸多電影節事宜。
譬如魔都國際電影節,帝都國際電影節,還有海南、澳門、平遙等等,都是他一手操辦出來的。
雖然這中間有很多利益和油水,但不得不說,把華夏電影輸出歐洲,老馬還是功不可沒。
當然,上麵的這些消息,都是薑汶告訴陳愈的。
一聽陳愈明年也要參加威尼斯,老薑的內心顯然很不是滋味,按照計劃,他明年也是得上威尼斯,以為他正式複出“影壇”打響漂亮的一仗。
現在自家兄弟也要去,那勢必就是競爭關係。
關鍵這貨還是《太陽照常升起》的主演,一想到這,薑汶的胸口就感覺堵得慌。
草,這貨不是存心來給自己添堵的麼?
算了,老薑最後也想通了,一起參賽,誰拿誰得都欠對方一個人情;薑汶好還,要陳愈欠,那薑汶可就要獅子大開口了,新電影怎麼著,也得找他拉足投資。
這家夥,現在有的是錢。
福布斯名人榜國內斷檔的第一,誰沒錢他都不可能沒有。
一想到這,薑汶也就釋然了,所以一股腦兒,把自己知道的信息,都告訴了陳愈。
……
3個多小時後,飛機終於在魔都國際機場降落。
陳愈和劉一菲走的特殊通道,而且粉絲們也不知道他這一趟臨時行程,所以沒有前來接機的粉絲。
隨手打了輛車,陳愈和劉一菲就朝著馬克·穆勒家附近的酒店駛去。
1個小時後,陳愈就見到了戴著一副平框眼鏡的白胡子光頭,年紀50歲左右,整個人紅光滿麵,顯然保養的很好。
“穆勒先生,你可把我瞞的好苦啊!”
陳愈跟馬克握著手,劉一菲也上前打著招呼,來的還有馬克現在的妻子,法國著名電影製片人杜阿梅。
全球著名的電影活動家,專門研究華夏電影,也是個華夏通。
“此話怎講?”
無比標準的中文,從馬克·穆勒的嘴裡道出。
在座的四個人都笑了。
“慚愧,我這個人很不擅長交際,所以去年沒好好跟您聊下,如果我知道您跟我們華夏的淵源,我肯定會先去拜訪您!”
陳愈姿態擺的很低。
馬克在那笑道:“沒有沒有,如果你來拜訪我,我反而就感覺你對電影不太純粹!”
“現在重新認識下,豈不是更好?”
“哈哈,對!”
兩個人一見如故,主要陳愈現在的地位擺在那,國內影響力空前。
穆勒當然也很重視。
至於他現役的夫人,杜阿梅的名字都是北電老主任謝晶起的,可想而知她跟華夏電影人的關係,她是歐洲來國內最早的一批留學生。
“哦,對了,這是我寫的一本電影集!”
馬克將一本精編的書籍,遞到了陳愈身前,劉一菲也有。
兩個人頓時受寵若驚。
“謝謝,穆勒先生!”
劉一菲雙手捧過,很是尊重;書籍上四個漢字很是顯眼——《電的影子》!
“好名字!”
陳愈珍重的收起,馬克卻在那道:“去年威尼斯電影節的時候才印刷好,想趁著華夏電影誕辰百年之際,讓全世界的觀眾,更加了解華夏電影走過的道路,還有這百年的電影之旅!”
“您真偉大!”
這一聲發自陳愈和劉一菲的肺腑。
這一百年,華夏的電影之路確實不易,從世界排不上號,到目前世界第二大電影製片國,整整用了一百年。
一個老外把這些整理成冊推廣到全世界,他當得上這聲感謝。
“沒有,正好我懂漢語,還有我妻子幫我!”
“正是因為華夏電影,才讓我覺得我應該繼續把時間奉獻給電影,甚至去主辦大型的國際電影節。”
“我的偶像就是謝晶導演,他的《紅色娘子軍》是我看過的第一部影片!”
馬克·穆勒侃侃而談,跟陳愈一點都不生分。
“對了,喊我老馬就行了,你們華夏的電影人,都是這麼稱呼我的!”
馬克很是客氣的自謙,陳愈立馬回道:“那老馬你喊我小陳或者陳愈就行!”
旁邊的劉一菲則是跟杜阿梅聊著。
不一會兒,陳愈就直接起身道:“吃飯吧,邊吃邊聊!”
地方是陳愈選的,這一點他是提前跟馬克·穆勒聲明過的,到了威尼斯馬克請,現在華夏陳愈還算是東道主,馬克也沒客氣,四人前往陳愈定的餐廳。
晚上,回到酒店的劉一菲有些如釋重負,雙手撐著床很是感歎。
“沒想到,我們華夏電影,跟威尼斯還有這麼大的一個人脈!”
“難怪北電的導演係和攝影係怎麼都沒法超越!”
“老馬確實是個偉大的電影人!”
今天的這一段飯,算是讓劉一菲明白了很多的真相。
“全世界就是一個人情世故,老馬是懂華夏的!”
“有人在哪都好辦事,什麼老外不懂,人家老馬比國人都玩得轉……”
陳愈笑了笑,突然看著劉一菲道:“所以,我們這部電影要好好磨,怎麼著也得讓你在明年的威尼斯,拿下一尊影後獎杯!”
眼下劉一菲在國內的人氣空前,但沒有獎杯來支撐她的這個咖位。
而一個國際級的影後,就是目前對於她來說的及時雨。
國內要論資排輩,如果年齡沒到,隻有國外拿到了獎項,國內才會舔著臉也給你送一尊,這幾乎是目前公認的一個潛規則。
嚴格的來說,目前文藝市場,基本上還都處在崇洋媚外的時代。
最封建的圈子,其實就是華夏的娛樂圈。
森嚴的等級地位、演員導演的咖位、排外的圈層、外加各種酒桌文化……
“打破圈層!”
“隻能從外到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