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名單:
賈章柯《三峽好人》
蔡銘亮《黑眼圈》
杜琪鋒《放·逐》
……
陳愈坐在飛機上,正翻看著這一屆威尼斯的提名,哪怕他對電影節很多的獲獎電影有些遺忘,但看到《三峽好人》還是很清楚。
這一屆的威尼斯,其實並沒有任何懸念。
賈科長一戰封神,憑借《三峽好人》躋身國內得獎大師行列,獲得了最終的威尼斯金獅。
這也是華夏第六座金獅,第四個獲得金獅的華夏導演,內地第二人。
老謀子拿了2座金獅,陳愈去年拿了1座,但他不是導演,所以賈章柯算是第二個。
其餘的兩座,都是寶島導演獲得。
候孝賢和上麵再次獲得提名的蔡銘亮。
嚴格意義上來說,威尼斯金獅應該是華夏得的最多的,這都是多虧了老馬。
而柏林目前是五座金熊,包括老謀子、謝飛還有李桉的兩座,今年王權安《圖雅的婚事》,年前又拿了一座。
最少的就是戛納。
整個華人圈子,包括香江寶島在內,就詩人愷歌一人獲得。
也正是因為這稀缺的含金量,所以詩人怎麼造,他地位都擺在那,實在是這座金棕櫚確實價值千金。
而這些年隨著全球電影事業的發展,三大國際電影的地位,也慢慢從並列,變得戛納獨占一頭,把柏林和威尼斯漸漸比了下去。
全球目前公認的第一電影節,絕對非戛納莫屬。
當然,事實上華夏原本是有兩座金棕櫚的,張一謀也差點完成三大電影節最大獎的大滿貫。
當年老謀子的《一個都不能少》,其實是內定的金棕櫚,不過主辦方嫌裡麵國旗、國歌鏡頭政治味太濃,被懷疑有政治宣傳的嫌疑。
戛納讓張一謀刪掉這個鏡頭,就可以獲獎。
但老謀子還是挺剛的,直接棄賽,把《一個都不能少》送到威尼斯送審,還給戛納主辦方寫了封決裂的怒斥信。
至此後張一謀就再也沒去過戛納,而《一個都不能少》最終獲得了威尼斯金獅。
那一屆戛納,原本老謀子有兩部送審。
原本是雙保險,還有一部《我的父親母親》,基本上拿大獎穩的。
這一部最後也送到了柏林,獲得了評審團大獎!
不得不說,國師雖然有很多被人詬病的地方,但大是大非至少是站得住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地位和風評,一直比陳愷歌等人高一頭的原因。
雖然同樣拍了很多爛片,但一直以來拍電影的理念永遠挺創新。
很多的導演未來都是在吃老本,有的甚至都不再有市場。
例如馮曉剛。
這一次威尼斯馮曉剛也來了,《夜宴》沒有入圍主競賽,但威尼斯非競賽展覽,華宜顯然也是花了大價錢。
飛機上一路跟馬克·穆勒聊著,陳愈還湊空看了下他寫的那本《電的影子》!
不得不說,這老馬對華夏電影確實是愛的深沉。
這書的附錄,就是《華夏電影19052005》,以其精美的裝潢設計和豐富的內容,為慶賀華夏電影走過百年曆史,而編印的一冊圖書!
這一次,老馬又帶了很多去威尼斯,送人的同時,也擺放在顯眼的位置,讓各國記者和專業人士翻閱拿取。
這本書,絕對不是一個老外隨便糊弄人的,裡麵除了有詳儘的華夏百年優秀電影作品的介紹和專家影評外,還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早期華夏電影彩色海報和劇照插圖。
為外國人了解華夏電影的發展曆程,提供了難得的材料。
“過去歐洲出版的關於華夏電影的書封麵不太好看,我就設計了這一個可以吸引很多人目光的封麵,表現了藝術和電影的關係!”
“這本書真的寫了華夏電影100年,從無聲電影一直到現在最新的東西,印刷了有5000多本,這在電影類圖書一般印製一兩千冊的意大利,已經算很多了!”
“我希望歐洲所有搞電影的人,都要看一看,華夏電影確實和其他國家的電影,有一種本質內涵的不同!”
老馬臨下飛機之際,跟陳愈聊著他這一本書。
二十多小時的轉機和盤旋,他們終於到達了威尼斯,一路很是顛簸。
幸好,總算是到了。
“我們先去酒店,倒完時差後,我帶你去見一下這一次評審團的主席和成員!”
“凱瑟琳·德納芙知道嗎?”
老馬說了一個挺陌生的名字,一旁的劉一菲卻點了點頭:“我知道,法國著名的女演員,歐洲影壇第一夫人,我聽我爸說起過她!”
“對,就是她,這一屆的評審團主席!”
“威尼斯影後!”
陳愈當然是第一次聽到這名字,老馬其實已經把這一屆的評審團成員都告訴了他。
除了凱瑟琳·德納芙和他之外,評審還有5個人。
韓國著名導演樸讚鬱,《老男孩》在內的複仇三部曲非常出名,讓他享譽歐洲。
美國著名導演卡梅倫·克羅,成名作就是阿湯哥飾演的《甜心先生》,阿湯哥也是靠了他,才拿到了這輩子唯一的一次奧斯卡影帝入圍。
還有三個名氣就很一般了,而且都是歐洲本土的演員和導演。
“呼……終於到了!”
劉一菲雙手一伸躺在床上,整個人都累壞了。
“我澡也不想洗了!”
陳愈壓根沒管劉一菲的嫌棄,就想上床睡覺,卻被劉一菲直接推進了臥室。
接下來的幾天,陳愈算是明白了評審的痛苦。
酒會、宴會、聚會,是他這幾天的主題。
馬克·穆勒給陳愈介紹了很多歐洲電影圈的重磅人士;如果放在之前,哪怕是陳愈沒得威斯尼影帝前,這些人最多隻是恭維一聲,差不多就是一個點頭之交。
但現在,陳愈的地位,三大電影節大滿貫影帝的實力,外加他評審的身份,這些名流人士,就完全對待他不一樣了。
用老馬的話來說,陳愈已經打通了內部,算是自己人。
威尼斯官方的人士,陳愈也認識了不少,歐洲的選片人、北美的選片人,藝術總監……有老馬這個華夏通在,陳愈這幾天基本上已經把歐洲的圈子都認識了個遍。
還有一個聚會,那就是全球知名的一些導演和製片人,共同點都是獲得過歐洲三大的獎項,這算是能參加這個聚會的門檻。
這些人,其實也很重要。
上麵歐洲電影圈和威尼斯官方,這是獎項的推見,也就是如果參獎,你認識這些人之後,隻要影片沒什麼大問題,入圍基本上問題不大。
但如果要獲獎,那就得認識現在宴會上的這些導演、製片人等等,因為每一屆的評審團,都是出自這些人之中。
所以很多時候,像賈科長這些,為什麼每次電影都能獲得主競賽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