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倒是要看看這小子如何蠱惑人心的。”朱元璋心裡暗暗的罵道
朱元璋怡然自得撫著胡須,甚至翹起了二郎腿,一臉淡然。
沒想到這個狂生竟然大膽到這個地步。
“想我大明朝剛經曆元末紛亂,群雄逐鹿,百姓民不聊生,難道不需要休養生息嗎?”
朱棣黑著臉,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
眼看朱元璋滿不在乎,朱棣不明白脾氣暴躁的父皇,這次怎麼就忍住了。
“先生,你上次說到洪武朝政治軍事上的正確決定,以及對大明今後的深遠影響。”
擦了擦嘴,這才舒服的靠在椅子上。
“縱觀曆史,哪朝哪代的衰敗不都是因為,貪官汙吏,橫征暴斂,導致民不聊生,最終王朝傾覆。”
朝堂上,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爭權奪利,爭鬥不休。
朱棣一臉茫然。
放在以前,此狂生早被千刀萬剮。
老朱雖是暴君,卻是個愛才的暴君。
“嗯…”
並在教授的過程中,幫皇子們分析三大國策,對穩定大明江山社稷的重大意義。
朱元璋很自然在一張椅子上坐下。默默的聽著李財講的有關於國策問題,也在仔細的評鑒李財講的重點,這些在朝堂上是不可能聽到的。朱元璋也知道這有在平等的情況下,聊聊天才能聽到那些真實的聲音。
“今天咱就跟伱講講洪武朝的弊政,以及弊政對大明的危害…”
“很好,你下去吧。”李財對著周燕燕說道
此子的策論,除了駁斥自己科舉取仕的國策,有損他帝王顏麵外。
“休養生息,重農抑商,懲治貪腐。”
老朱之所以沒動手,實在是愛惜此子的文采。
“且最終導致大明王朝覆滅的,正是這三大國策。”
“那咱們今天就換一個課題:弊政!”
尤其愛那些做實事,有真學問,有好品德的讀書人。朱棣也知道自己的父皇對於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學子很是維護。
朱元璋其實很愛才。
“你知道當今朝廷的國策有哪些?”李財問著朱棣說道。
“當今皇上製定的國策初衷是好的,卻在實施過程中變了味。”
自己讓他就藩秦地,鎮撫西北,拱衛大明,這一決策沒錯。
聽到弊政兩字,坐在李財對麵的朱元璋臉色瞬間陰沉下來。
已經嚴重影響朝廷的正常運轉。
聽著朱棣的回答,李財抓起桌上的烤雞腿,咬了一口滋滋冒油,不緊不慢的說道:
“危言聳聽?”
國策在實施過程中變了味?
朱元璋坐正身子,神情變得異常嚴肅。
按老朱以往的脾氣,當場就要杖斃此子於奉天殿。
見朱棣有些懵懂,林澈挑眉問道:
‘’為什麼在自己高壓政策下,還有這麼多官員違法亂紀。難道自己的國策真出了問題?‘’
“你隻看到了表麵,卻沒有領會其中的實質。”
“大明江山看似政通人和,實則周邊戰事不斷,內憂外患。”
朱元璋抬手攔住朱棣,並做出‘噓’的手勢,示意接著往下聽。
李財停頓了一下,吃了口菜,繼續道:
“這樣一來,現任官、士紳、生員逃避了稅賦,豁免了徭役。”
“後來,連在學的學生、生員之家,除了本身外,戶內還免除兩人差役。”
看了眼一臉不服的朱棣,李財倒了一杯酒,輕描淡寫道:
對於這些涉及底層農民的知識,皇子們根本就接觸不到。
尤其是北元殘餘一直在北方侵擾不斷,時刻威脅著大明江山社稷。
“曹魏北鄰匈奴鮮卑,西鄰羌氐吐穀渾,南與吳蜀爭奪中原,環境可謂極其惡劣。”
朱棣苦思冥想一番,仍領悟不出林澈話中的意思。
“不出兵清剿,大明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都不得安寧。”
沒想到李財這個狂生,居然將他心中規劃的策略一語戳破。
尷尬的倒了杯酒,端在手上,躬身道:
“在下學淺,不能領悟先生的意思,還請明示。”
“大明初創,百廢待興,急需休養生息,當今皇上雖製定了休養生息政策,可實際怎麼做的呢?”
“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田地賤賣給這些人,自己再從他們手裡租田耕種。”
在皇宮大學堂,宋濂等學士們教授皇子們時政時,雖然對國策也有涉獵。
“這樣既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又能保證軍隊的糧草供應。”
“而這些糧草從哪裡來,還不是從農民嘴裡摳出來的。”
“所以,我說導致農民困苦的根本原因,不在於打仗,也不是實行軍屯就能解決的。”
“話又回到了我剛才所說的,打仗的實質上打的是錢糧。”
朱棣站起來給李財和自己倒了一杯酒,這才說道:
“先生,按您的意思,朝廷實行軍屯,就能解決農民負擔問題,老百姓就能休養生息?”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這點,他翻閱曆史尋找解決辦法。
目光緊緊盯著李財,等著李財繼續講課。
如果不消除這些隱患,大明將永無寧日。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