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浙商‘逢人談棉’。
但事實上,到疆省炒棉的浙商隻有小部分人贏了利,多數人虧了大錢。
不過浙商們並沒有退卻,而是一直活躍在棉花和期貨市場上,尋找著機會。
嘉禾糧油的棉花收儲似乎沒引起多少波瀾。
但卻很快迎來了正麵反饋,農戶有了錢,天棉20的種子訂單量節節攀升。
並且,隨著疆省各地的棉花產量統計出來,一些高產的農戶都受到了本地農戶的關注。
市場上不乏嗅覺敏銳的農戶,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天禾棉花種子的不一般。
天禾種業在疆省的名氣一直不小,今年棉價不景氣,但是玉米和小麥價格卻在上漲。
管理簡單,機械化程度也高,省心、省力,所以部分棉區農民已經在考慮明年改種玉米和小麥。
而天玉1號就是首選。
如今天禾又推出了棉花種子,看樣子,產量和品質都不低。
很多人都動了心思。
很快,天禾的統計數據也出來了,今年種了天棉20的植棉戶畝產均值達到了509公斤。
這是綜合了所有農戶的數據。
所以這個產量絕對不低,是絕對能獲得豐厚收益的。
更讓人關注的是,有一大片棉田目前報上來的畝產達到了706公斤!
如果是真的,這將打破兵團畝產693公斤的最高單產記錄!
而且這是連片的高產,不是幾十畝的小範圍高產示範田!
無數的專家和媒體奔往現場,趁著還沒采摘完,去求證,去測產!
等到了現場,便被那波瀾壯闊,無邊無際的白色海洋給吸引住了目光,這裡坐落著一片產量極高的棉花田。
棉花植株高大挺拔,枝葉茂盛,每一株都掛滿了沉甸甸的棉桃。這些棉桃外皮柔軟,色澤潔白,如同天空中的雲朵。
微風拂過,棉花田泛起層層白色的波浪,潔白的棉桃在風中搖曳生姿。
華夏棉花種植協會的理事李忠良,以及另兩位到來的專家紛紛感慨。
“這棉花還真是好啊!”
“難得看到這麼漂亮的棉花!”
“隻這麼一打眼,我就知道這產量絕對低不了。”
人群中,兵團日報的記者蘭婷疑惑的問道:“但706公斤的產量會不會太高了!”
蘭婷雖然對兵團種植棉花的水平很自信,曆來地方棉農的植棉水平都是比不過兵團的。
播種論粒,澆水論滴,施肥論克…這些精準如繡花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兵團棉花生產中已得到了廣泛運用。
正是這些全國領先的植棉技術,使兵團僅以9的全國棉花播種麵積,生產出了占全國17的棉花。
但今年兵團畝均產棉也才剛突破400公斤棉花啊!
這一大片棉田至少得有上千畝吧!
畝產700多公斤?
任誰也很難相信!
現實裡,畝產達到400公斤,450公斤,就是很多棉農的天花板了。
這些年種子公司吹的牛可不少!
見到誰家的棉田好,張口就說是自己公司的種子。
測產時水分也大得很!
更有些造假的種子公司,100畝地當成50畝地來測,那產量能不高嗎?
這些種子公司搞出來的花樣,蘭婷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
蘭婷說道:“有沒有可能虛報了?我還是感覺這產量有點誇張了。”
幾位專家也有點遲疑。
如果說三五十畝,他們倒也還能接受,畢竟畝產693公斤的記錄,也是兵團一個普通職工創造出來的。
但這可是連片的上千畝地!
李忠良看錢波浪起伏的棉田,開口說道:“走,去地裡看看!”
等走進棉田,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一株棉花上的棉桃,它們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
有的已經裂開,露出了雪白的棉絮,有的還緊緊閉合著,等待著最後的成熟。
這些棉花柔軟而蓬鬆,觸感極佳,讓人忍不住伸手去觸摸。
幾位專家有點看傻了眼。
良久,才囈語著。
“這些棉花的品質…還有這密度…”
“光澤、長度、顏色、棉瓣大小…都是上上之選啊!”
“長度也不得了,普遍都有三十幾毫米,單鈴重得有7~8克。”
“如果籽棉采摘能把控好標準,加工出來的皮棉品級……一、二級的比例應該很高吧!”
籽棉加工成皮棉,比例大約是103,即每10噸籽棉可加工成3噸皮棉。
皮棉的質量等級可分為1到7級,7級以下為級外棉。
以前兵團的棉花一、二級皮棉比例是很高的。
但近些年,因為勞動力不足,需要從內地招大量的農民工來采摘籽棉,采摘的籽棉質量下降。
同時由於棉花市場的開放,質量是越來越差。
以前棉花質量不達標,團場軋花廠可以直接拒收,讓棉農運回去返工,現在由於軋花廠增多,棉農賣棉的途徑多了起來,軋花廠也經常搶棉,導致標準一降再降。
想到這,幾位專家坐不住了,這麼好的棉花如果被糟蹋了,那可真就可惜了。
李忠良問:“這是誰的棉田?”
蘭婷說道:“是一個叫鄒慶的團場小領導承包的土地,這會兒正在趕來的路上。”
另有一位專家蹲在地上,刨了刨土,“這土壤也是真好啊!”
“確實,土壤很鬆軟,看不到一點板結和鹽堿的痕跡。”
“肥力很足啊!”
“我現在有點相信能產700多公斤了,剛隨機數了數幾株,平均都有十五六個棉桃,單鈴重有7~8克。”
“它這怎麼種得這麼稀?這些年不都是矮化、密植、早熟、地膜覆蓋的栽培模式嗎?”
“是有點不對勁。”
沒過多久,鄒慶就邁著神氣的步伐來到了這塊棉田裡。
“各位專家好,我是鄒慶,這一片都是我的棉田,不好意思啊,來晚了,最近都忙著拾棉花,實在走不開。”
李忠良語重心長的說道:“你這棉花好,采的時候可得分好級!”
鄒慶癟了癟嘴,說道:“一二級棉比三級棉多不了幾個錢,還賊耽誤功夫呢!”
李忠良正色的說:“你可是兵團的職工乾部,現在國際紡織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優質棉才是出路。”
“哎,我也就發個牢騷,我這最近都盯著拾花工,讓他們分等級、看成熟度和水分,忙都忙不過來。”
幾位專家神色緩了緩。
“畝產真有700多公斤?”
看幾人遲疑的表情,尤其是那女記者,臉上更是寫著大大的懷疑。
鄒慶笑了笑,彆提那小表情有多得意,“你們都說了,我是兵團乾部,又不是種子公司的,怎麼會在這種事情上造假?”
“再說了,現場你們也看了,有沒有700公斤,專家們一眼就能看個差不多,還隨時可以抽測。”
想了想,李忠良說道:“你們幾個在這裡再多看一下,我跟你去采摘那邊看看。”
沒一會兒。
見到分摘、分存、分曬、分售的籽棉,李忠良鬆了口氣。
這種等級的棉花根本就不愁賣,隻會引人爭搶。
而且還能打響疆省棉花的名頭,再怎麼重視也不為過。
等他再次回到測產的現場時,結果已經出來了。
隨機在棉田裡抽了12組,每組隨機抽5株棉花,平均棉桃數75個,每組平均棉鈴重量585克。
采用的是少見的稀植模式,每畝6000株。
平均每畝產量就是1560007.8=702000克,也就是702公斤。
和706公斤存在點少許誤差。
但無傷大雅!
這麼大麵積!
這個產量!
讓一眾專家都有點匪夷所思,但站在密密麻麻的棉花田裡,好像也不是那麼的難以理解。
“到底是怎麼種出來的?”
帶著這種疑惑,幾位專家不斷的在地裡研究著。
除了種植密度,精準播種,精準灌溉,精準施肥,精準收獲等,都和兵團傳統的棉花種植沒什麼區彆。
那答案就很明顯了。
種子還有土壤!
種子是天棉20,今年種這款種子的農戶都獲得了高產,而鄒慶農場的超高產更是將其推向了另一個高度!
但土壤呢?
施肥的方案平平無奇。
直到他們來到棉田邊緣,看到那同樣延綿不絕,但卻是綠色海洋的紫花苜蓿時。
才陡然的反應了過來。
原因找到了!
隨後李忠良又找到了鄒慶,鄒慶大大方方的公布了自己的高產秘訣。
“我這一千畝棉田,今年以前種了三年的紫花苜蓿,今年初翻耕做了綠肥,土壤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鹽堿沒了,地也不板結了,有機質增加了,微生物變多了。”
“土壤和種子才是棉花獲得超高產的基礎!”
鄒慶的一千畝棉田打破全國棉花單產記錄的消息,在國內傳播的極為迅速。
很多人對其收益極為的眼紅。
那可是700多公斤啊!
還都是優質棉!
一公斤即使賣6元,那畝收益就是4200元,要是價格恢複到去年,那就是五六千元。
在今年棉花價格不景氣的情況下,鄒慶棉田超高產的消息仿佛給棉農打了一劑強心針!
來考察的人絡繹不絕!
除了種植大戶,
還有不少恬不知恥的種子公司,開著車,帶幾個不知情的農戶到了高產的農田。
就開始吹噓,那是我們的棉花田,巴拉巴拉的開始一通忽悠。
但理智的人還是占多數。
鄒慶的超高產棉田可是今年的熱點話題,棉農多少有所耳聞。
尤其是在兵團內部,有相對完善的管理體係,想了解到天棉20的相關訊息並不難。
再加上短短一年內,天禾也在建立起了不少的棉花示範田,借著天玉1號的名聲,也在疆內打出了名氣。
穩定500公斤以上的高產數據,讓很多棉農眼眶發紅。
然而,在天棉20高產消息頻頻出現的情景下,天禾種業卻好像低調了下來。
無他,
種子又賣沒了。
5.4萬畝的製種麵積,近6000噸棉花種子,短短一周之內,就被兵團各團場還有各種植大戶給掃空了。
其速度之快,讓天禾種業都有那麼一丟丟措手不及。
還好經過了天玉1號的洗禮,天禾種業的反應速度也很快,這種場麵,遊刃有餘。
天棉20種子價格也水漲船高,每公斤售價達到了200元。這個價格,超出了良種補貼的談判價格100元以內。
但即使沒了良種補貼,也擋不住市場的火熱情緒。
紛紛找上門來,天禾的銷售人員一天到晚電話就沒停過,棉花種子雖然賣完了,但客戶關係得維護著啊!
順便推銷天禾的其它種子。
“哥,今年天玉1號種子供應足,一畝產3000多斤,收益也有2000元出頭。”
“小麥種子也有兩款,一個天麥1號,品質好;另一個是今年才推出的,全優生1號,聽名字你就知道啥意思了。”
“鹽堿地啊,那我給你推薦天豆1號,產量不錯,還能改良土壤,種兩季再種棉花效果杠杠的。”
“啥?苜蓿?也有苜禾1號,但你知道的,那種子太貴,要500元1斤,西北還沒有良種補貼,啊?還是要啊!”
不是天禾低調,現實是沒有時間再高調的進行宣傳。
忙!
累!
但卻快樂著!
這就是技服人員的感受!
又一個單品銷售額破10億元的種子,今年不是有在職分紅計劃嗎?
那我能忙到公司破產,能把郭老板的頭發給薅沒了!
一年到頭,,不就是為了體驗這種爆單的感覺嗎?不就為了這碎銀幾兩嗎?
天禾的技服人員像打了雞血似的,打電話的聲音一個比一個大,手舞足蹈的活躍在辦公室和田間地頭。
充滿了激情。
……
九泉。
郭陽也被天棉的爆發力驚住了。
從他開始關注天棉20、天稻22、天薯21,隻過去了短短一周時間,還沒完成加工的棉花種子就賣沒了。
呈現給他的結果隻是一個數字:天棉20單品銷售額達到12億元。
可是一周就結束了啊!
作為天禾的老板,他今年甚至連棉花田都還沒正兒八經的去過,然後你告訴我,種子賣完了?
還12個億!
郭陽確實爽了,但卻隻爽了那麼一瞬間,甚至連裝逼都還沒來得及。
好在馬上就能品嘗到天禾的大米和土豆的滋味。
也算是補償吧。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