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下海經商了?”
譚成義思考的時候,鄭元吉故意問王培基。
“老領導,我早在十多年前,就下海經商了。”
王培基頓了頓,說道:“青山市製酒廠破產後,市政府雖然給我們這些中層乾部,安排了新的工作,但新的工作,和酒沒有任何關係,您也知道,我是搞技術的,不想浪費了這一身本事,所以,主動辭職,自己辦起了酒廠。”
三言兩語,王培基就把自己被開除的事抹了過來,順帶著,把自己形容成一個技術型人才。
可事實上,他的技術都在嘴上。
完全是靠著一張能說會道的嘴,才成為技術部部長,真讓他去釀酒,他說不定能把酒釀成醋。
不過,這些不重要,隻要國資委這些人,認為他會釀酒可以了。
而鄭元吉更是對王培基的專業水平,進行認證,“當初,青山市製酒廠賣得比較好幾款酒,包括現在還在市麵上流通的青山醇二十年,都是在王培基的主導下,研製,開發,製造出來的。”
譚成義不知道王培基過去究竟怎麼樣,但鄭元吉把王培基捧這麼高,分明就是擠壓潘建國的獲勝空間。
在出價相同的情況下,大家肯定會傾向於王培基。
這讓一向將鄭元吉視為人生偶像和學習榜樣的譚成義,內心越發動搖。
宋思銘第一次聯係他的時候,曾告訴他,潘建國和鄭元吉有矛盾,當時他還是信誓旦旦地保證,鄭元吉絕對不是因私廢公。
可現實卻正在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如果王培基,再是鄭元吉叫來的,那鄭元吉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怕是會轟然倒塌。
“譚副主任,你先介紹一下基本情況吧!”
譚成義還在想著,鄭元吉便開始點名。
“是,主任。”
譚成義收攏思緒,清了清嗓子,說道:“青山醇商標原為青山市製酒廠所有,後青山市製酒廠破產,相關權力轉入市國資委,現在瀾滄縣建國製酒廠和寧川縣百祥製酒廠,都有意願獲得青山醇商標,現進行公開競價……”
原本的綜合考量,變成了公開競價。
原因就在於綜合考量的話,反而是王培基更占優勢,譚成義唯一能做的話,就是將雙方放在同一起跑點。
“公開競價?”
鄭元吉分分鐘看透了譚成義的小心思。
譚成義是偏向潘建國的,綜合考量,潘建國占優勢時,就要綜合考量,不占優勢了,又變回單純的比價格。
這無疑是一種雙標行為。
但準備充分的鄭元吉,根本不會在這種細枝末節上,斤斤計較。
昨天到今天,他特意調查了一下潘建國。
潘建國這些年過得並不好,委身於一個小山村裡,要吃沒吃,要喝沒喝,手上不可能有太多錢。
鄭元吉不相信比價格,潘建國能比過王培基。
“公平競爭。”
“價高者得。”
“每次加價不少於一千。”
“開始吧!”
等譚成義講完,鄭元吉宣布道。
“十萬。”
王培基挺胸昂首,率先出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