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更出現了專門製造冥器的工坊,通過特殊的市肆販賣給需要的人。那些市肆被稱作"幽肆"。如今,我們見到的各式唐三彩墓獸、三彩馬、連體杯盤等,便是這些"幽肆"交易的商品。唐三彩的冥器不僅富有藝術價值,即便在當時,也有一些人將其視為珍藏,儘管它們仍然是眾人避之不及的物品。
眼前的這件,形狀宛如一棟小屋,專為逝者準備。屋身四周,繪滿了各式祥雲圖騰。
對於送予亡者的物品,林新等人自然提不起興趣,哪怕它看起來藝術價值頗高,但心中總有疙瘩,不值得為這點利潤冒險。
"那麼,這件如何?"那人不死心,又展示出另一件。
果不其然,依舊是一冥器,且更為詭異,是一件魂魄之瓶。
大家或許曾在恐怖故事中見過,捉鬼大師手中的法寶,能收束鬼魂的瓶子,也可稱為魂魄之瓶,就是此類物品的具象化。
林新連忙揮手拒絕:"這個更是碰不得。"
魂魄之瓶源自古老傳說:伯夷、叔齊,商末孤竹國的王子,因忠誠於殷商,反對周武王伐紂而絕食抗議。武王建立西周後,兩人餓死於首陽山。人們敬佩他們的堅貞,於是在陪葬品中放入裝滿五穀的"穀囊"。從此,魂魄之瓶成為喪葬禮儀的一部分,最初實為儲存食物之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逐漸顯露出一絲詭異,讓人不禁背脊發涼。在遠古的奇幻世界中,“冥”被視作是靈魂在死後穿越的神秘領域,如冥幣般,與我們現代生活遙相呼應。魂瓶,這類神奇的冥器,其上雕刻的形象常映射逝者生前的尊榮與家庭狀況,期望在所謂“幽冥界”中繼續享有。
魂瓶上的雕塑越是繁複,往往暗示著墓主生前地位崇高或是財富豐厚;反之,雕飾簡潔稀疏則暗示地位較低,甚至有空無一物的靈瓶存在。中華民族,這個崇尚喪葬儀式的民族,總喜歡將珍貴之物陪葬,特彆製作冥器,如魂瓶,以隨死者長眠。這樣的習俗對現代人來說頗為費解,但也正是這些傳統,讓我們得以窺見千年的輝煌文明。
林新的解釋讓那個狡黠的家夥一陣寒意,匆忙將物品放下。“這是不是某種詭異的儀式?”他揣測,懷疑兩人故意貶低他的寶物。王軍反駁道:“不相信?你問問周圍的人,看有沒有人要這玩意。我白送你一萬塊。”這話讓對方無法不信,畢竟這東西本就是從棺槨中所得。
因此,林新他們的說法並非無稽之談,確有可能。隻是,這兩件物品他極為看好,竟無人願意出價,真讓他覺得倒黴。想到家中還有幾件類似的,他頓感一股寒意自腳下升起。“那棺木你們要不要?”他再次問道。
林新和王軍大吃一驚:“你不是在開玩笑吧?把棺材板挖出來賣?這也太過分了吧?”“棺材裡可沒有亡靈,彆擔心!我隻是看中了那木板的質量,才取下來收起來了。”那人說得輕描淡寫。然而,林新他們卻聽得陣陣寒意,這家夥膽子真大,且毫無底線。就連盜墓者也會留下一副棺材吧?他連棺材板都不放過,實在難以理解。
王軍揮手拒絕:“不要,聽上去就讓人不安。”眾人已無意繼續與這家夥交談,他的行為實在讓人害怕,和他在一起仿佛壽命都會縮短。至於剛才那人提及棺木內並無亡靈,這在古代其實並不罕見。那時,空棺是常態,尤其對富甲一方或權勢滔天之人,為了防止死後陵墓被盜,他們會製造許多假墓,混淆視聽,讓人無法找到真正的安息之地。
再好的棺木材質,他們也不敢使用!而那個年輕人,不再停留,急匆匆趕回家,準備丟棄那些所謂的冥器,即便他膽大包天,也被這恐怖的現實嚇到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