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州的目光首先落向那神秘的紫砂罐,他雖不具備洞察幻境之物的天賦,但仍習慣性地匆匆一瞥,隨後開始編織起奇幻的故事。
\"紫砂,你們或許在傳說中聽過,最著名的便是先知提及的紫砂壺。它的秘密深藏於陶土與魔法瓷之間,質地緊密,近乎魔化,堅韌度超乎尋常,粒子細微如微塵,斷裂處似貝殼般晶瑩,卻又不失砂岩般的神秘質感。宜興之地的紫砂器皿,便承載著這樣的奇跡,表麵光滑而富有變幻,如同沙礫在魔法光輝下閃爍的效果。\"
汪建州娓娓道來,仿佛是從古老的咒語中汲取的信息,但實際上,他隻是借助了魔網的智慧。
\"得益於紫砂材料的奇妙可塑性,它的塑造工藝在魔法陶瓷領域獨樹一幟。如在魔典中所載,這是數百代藝人智慧的結晶,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手工技藝。\"
從煉製魔法泥料到形態顯現,全由單一魔法師親手鑄就。故此,一件作品的價值與魔法力量,皆取決於創造者的技藝、藝術感知,以及對神秘儀式的熟練掌握和豐富實踐。
……
汪建州講述得如癡如醉,似乎擁有深厚的魔法學識,極具欺騙性的口吻令人信以為真,宛如一位精通奇異領域的法師。
然而,資深學者蔡培文先生內心頗感失落。他對這位自詡專家的人並無好感,空洞的言語隻是一堆浮誇的辭藻,卻並未觸及核心問題。
他詢問的是關於這紫砂罐的魔法年代鑒定,以及其在神秘市場上的價值。而非聽其泛泛而談,那些知識任何人都能從魔網中輕易獲取,為何要在節目中聆聽如此冗長的解說呢?這實在令人生厭。
孫莉見汪建州仍滔滔不絕,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加上節目總監莊守泉示意,她立刻打斷了他的炫耀。
\"汪導師果然學識淵博,令人敬佩。接下來,我們期待傑仔分享他的見解,相信各位也迫不及待想要聽到他的點評吧?\"
下方的觀眾給予熱烈的回應,瞬間掌聲雷動。他們其實並不願忍受這無儘的誇誇其談,此刻的歡呼聲中充滿了解脫。相比之下,他們中的大多數,尤其是被邀請的觀眾,都是為了傑仔這位魔法巨星,以及新晉的年輕財富魔法師林新而來。
\"我的視力有限,如有謬誤,還望大家海涵。\"傑仔將紫砂罐遞給林新,他剛才花了數分鐘仔細觀察,已略有領悟...
\"紫砂陶具有一種獨特魅力,那是藝術家們將詩歌與畫卷直接鐫刻於神秘的紫砂泥之中。這種傳統始於古老的星月紀元,當時的文人墨客在壺上揮毫潑墨,或是詩作,或是畫圖,甚至留下珍貴的留言,以此互贈。其中陳曼生和子冶最為傑出,他們引領了紫砂陶刻藝術的繁榮,流傳著''文字賦予壺靈,壺因文字而尊''的佳話。\"
\"這個紫砂罐,我看過了,其周身描繪著一場激烈的蟲鬥,栩栩如生。圖文並茂,這樣的罐子自然價值非凡。依我估算,它的價值應不低於兩萬枚金幣。其餘的我便不多贅述,以免謬誤,畢竟我的見識有限。\"
傑仔的話語簡潔有力,而且提供了實質性的見解,較之汪建州更為得體。
老教授輕輕頷首:\"感謝點評者的點評。\"
\"哪裡哪裡,您才是我們的導師。現在,讓我們期待真正的行家發言吧!\"傑仔恭敬地行禮,贏得了老教授和在場觀眾的敬意。
眾所周知,在三位嘉賓中,林新是最具權威的,其他兩人則負責活躍氣氛。不過說到幽默,林新的機智詼諧似乎更勝一籌,總讓人充滿期待。上期節目中,林新的表現深受觀眾喜愛。
當然,這隻是現場觀眾的共識,節目尚未對外播放。
林新僅掃了幾眼,便起身。
大家注意到,林新一般很少在點評時站立,這次起立,是對老教授的尊重。這一舉動使得現場觀眾對汪建州的輕浮態度更加鄙視,他簡直把自己當作了什麼大人物。
\"蔡教授,首先我要向您表示祝賀,這是一件超過百年的奇珍。\"
權威的評價一出,全場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之前的話大家都持保留態度,但林新認定這是珍寶,眾人也就深信不疑了。每每當珍品現世,總會激起大家的熱情,哪怕那寶物並不屬於他們自己。
然而,見到他人能於民間發現瑰寶,也讓人燃起了希望。上期節目結束後,不少現場觀眾曾去古玩巷、舊物集市尋覓。他們帶回了一些廉價的小玩意,此次前來參加節目,許多人還帶著,打算在節目結束時請林新鑒定,機會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