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並不僅僅朝廷注意到了紅薯狀況,賭上了一年收成的幽州、並州二州百姓更是一直在關注著紅薯的長勢情況。
畢竟,這可是關乎著他們未來一年的口糧。
因為紅薯的生長與其他的農作物生長不同,是向地裡生長的,因此,想要了解紅薯成熟狀況,便需要挖開。
幽州,代縣。
作為劉昊起義初期的城池,這裡很開明,一些欺壓底層百姓的世家、豪強早被他們打倒下了,就連縣府的官吏,都是他們推舉出來的。
因此,官吏多是德高望重,得人心者。
數個縣衙官吏,召集了周圍幾個村莊一千多的百姓。
“諸位鄉親們,縣令很理解大家擔心今年收成的事情,特彆是擔心接下來收成不好,一年沒有糧食吃。”
“此時距離收獲紅薯的時日,還有十多天時間,本不該這個時候,便進行收割紅薯,因為這是對糧食的不尊重!”
“但是,為了安大家之心,縣令決定拿出自己一畝地,現在就收割紅薯,用來看能收多少紅薯!”
縣尉周至麵對黑壓壓的百姓,大聲道。
嘩!
隨著縣尉的話音落下,周圍的百姓躁動了起來,臉上皆有興奮與期待之色。
“縣令真是好官啊,俺正不知道家裡十多畝紅薯能收多少呢,縣令便幫我們收起來看看了!”
“是啊,這樣就能看出一畝地能有多少紅薯了!”
“上次我扒出來一顆紅薯秧,下麵三個紅薯,足足六斤,俺就知道能夠收不少紅薯,隻不過,這一畝地究竟收多少,還真不確定啊!”
“是啊,我家上次也扒了一顆,那紅薯是真好吃啊,紅壤的,甜甜的。”
周圍百姓皆議論紛紛,雖然他們皆掛念自家地裡紅薯能收獲多少,但是,這種緊張與期待,更多是一種期待。
畢竟,他們現在不知道能收多少,但是,也都忍不住扒開幾個嘗鮮,很是不錯。
“好,鄉親們,我們人多力量大,就是麵前這紅薯地,把這一畝的紅薯給扒出來,看看究竟有多少!”
縣尉看著百姓很是激動期待,大聲道。
“好,看看有多少!”
眾多周圍百姓紛紛加入挖紅薯,伴隨著一堆又一堆濕潤而又大大的紅薯,所有百姓眼中充斥驚喜,這太多了啊。
當半畝地收獲的紅薯就堆放了一地,所有人都激動了。
當一畝地的紅薯收完,在一千多百姓驚呼中一堆一堆上秤。
縣裡的文書青年,一番計算,最終打出來一個令其震驚的數字來!
一千二百三十八斤!
“一千二百三十八斤,這畝地紅薯總共有一千二百多斤!”文書青年驚呼出來。
“什麼?你說什麼?多少!”
周圍百姓的聽到後,皆瞪大了眼睛看著青年。
“一千二百三十八斤!”青年再次大聲確定道。
嘩!
“一千二百多斤,這,老天爺,之前糧食也才一兩百斤啊,這一畝就這麼多?十倍了?這怎麼吃啊!”
“真一千多斤啊,一畝地有那麼多,那十畝地,二十畝地呢?”
所有百姓沸騰了,人人奔走相告,看著自己地裡大片大片的紅薯,熱淚盈眶,他們能吃飽了!不會再挨餓了!
不僅僅代縣發生此事引起轟動,在冀州、幽州兩州各地皆有忍不住提前挖掘測試產量,皆被豐收的紅薯給震驚到了。
還未至紅薯徹底成熟時間,畝產量便達到了驚人千斤,這讓冀州、幽州二州百姓歡呼、沸騰了起來。
兩州的百姓都挨過餓,都知道糧食的珍貴性,因此,當判斷了現在紅薯雖然已經可以產出不少了,但是,依舊忍住控製著自己不去開挖,讓紅薯再生長一下,多收一些糧食。
很快冀州、幽州二州的百姓便紛紛以各種的形式拜謝、感激起來武王劉昊了。
甚至有很多人,把劉昊放在正廳,拜了起來。
武王得神種紅薯,畝產超千斤,賜予他們種植,而今已經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了。
在以糧食為重的古代,這帶來的聲望是無與倫比的,一時間,武王劉昊之名,在幽州、冀州二州再次風靡了起來,讚譽之詞多不勝數。
不過,讓幽州、冀州二州的百姓感動、激動的事情,還在後麵呢,就在距離紅薯收割前的七、八天時間,二州各郡各縣的官府皆收到了由武王欽點的繡衣禦史紅薯使,具體關於紅薯的儲存詳細、注意事項命令文書。
這項命令由戲誌才發出,嚴格要求命令包括幽、冀二州以及其他各州種植了紅薯的地方官府,需要嚴格遵循命令存儲紅薯。
紅薯易腐壞。
若有農人的紅薯大量腐壞,當地官府嚴懲不貸!
在這關於紅薯的儲存詳細、注意事項命令文書上,戲誌才詳細、清晰的闡述了存儲紅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
例如室內儲存時,要選擇的房間,沒有太陽直射,也要通風好,乾燥,不能直接放在地麵,需要用木板、稻草等鋪地等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有地窖儲存辦法,地窖可讓紅薯進行長時間儲存,不過,需要嚴格遵守儲存注意事項。
各州郡縣接到了繡衣禦史紅薯使的命令文書,既是納悶又都是如臨大敵。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一個紅薯,還能夠讓朝廷派出來一個禦史,但是,命令文書上一句紅薯易腐壞,若是農人紅薯大片腐壞,當地官府嚴懲不貸這嚇到了他們。
另外幽州、冀州二州的十餘萬武王軍士卒也接到了武王親自命令:
下地幫助二州百姓收獲紅薯!
兩州的武王軍士卒麵對劉昊的命令,自是最高命令。
駐守兩州的將領公孫瓚、趙雲二將除了留守一部分人外,其餘十餘萬武王軍進行分派,與被他們劃片的各地官府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