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要是不給朱慈炯提供糧草。
把朱慈炯逼急了的後果也會很嚴重。
一番糾結後,故城知縣躬身施禮:“殿下,臣這就號召當地百姓捐錢捐糧,供大軍使用。”
朱慈炯故作為難:“這不太好吧?陛下說過此番南下不能擾民。”
“殿下放心,這都是自願的,臣不會向下攤派。”
“既然如此,那就去辦吧。不用太多,給大軍準備三天的口糧就行。”
“是,臣這就去辦。”故城知縣屁顛屁顛的離開。
當地官員的效率很高,百姓們也很“配合”。
不到一天時間就籌集到了足夠的軍糧。
朱慈炯帶著糧草離開故城,前往陵縣繼續籌糧。
此後十幾天,他用這種辦法在各縣籌集了大量糧草。
除此之外。
他的先頭部隊在濟南北麵和朱國弼的小股騎兵遭遇並交戰。
經過試探得出結論:朱國弼的騎兵不堪一擊,步兵戰力不詳。
九月初一。
在禹城籌集糧草的朱慈炯得到一個好消息:李定國和李憲忠率領數百親兵抵達禹城城東二十裡,隨行的還有建奴降將博洛,蘇克薩哈。
朱慈炯非常高興。
李定國和李憲忠能打勝仗。
博洛和蘇克薩哈能被黑鍋。
他們同時來了,朱慈炯的煩惱也就沒了。
為此。
朱慈炯決定親自出城迎接。
李定國和李憲忠很激動,在距離朱慈炯還有一段距離時便翻身下馬,走著來到他身前施禮:“末將參見殿下。”
朱慈炯也翻身下馬將二人攙扶起來:“兩位將軍快快請起。”
簡單寒暄後,李定國率先問道:“殿下,叛軍主力何在?”
“正在圍攻濟南府,一時半刻應該拿不下濟南。”
“叛軍有多少兵馬?”
“約有七萬左右,其中騎兵不到一萬,步兵六萬。”
“殿下有多少兵馬?”
“三千蒙古騎兵,五千陝西邊軍騎兵,一共八千!”
李定國和李憲忠互相對視一眼,都沒說話。
他們從朝鮮乘坐海船抵達的山東。
隨行的隻有不到一千親兵,其餘兵馬都原路返回京師,然後再南下平叛。
戰馬也會暈船,尤其是蒙古馬。登陸後需要時間恢複,否則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戰力。另外相較於陸地長途跋涉,海船運兵的風險非常高。這也是萬曆抗倭援朝時期,沒有用海船運輸騎兵登陸作戰的原因之一。)
九千對七萬,優勢並不在他們這裡。
片刻後,李定國繼續問道:“殿下接下來想怎麼打?是主動進攻解濟南府之圍,還是擺出防守姿態,等平遼大軍主力南下?”
朱慈炯苦笑一聲:“都不是。”
“殿下的意思是?”
“先把拖欠的軍餉解決了!”
喜歡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請大家收藏:()七天拯救大明?我還是上吊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