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企圖在沿河岸的地帶,構築起來一道簡陋無比的防線,從而阻擋正麵的四軍部隊渡河。
至少也要為他們後方的部隊拖延一些時間。
因為這麼多的四軍裝甲部隊,若是從容渡河,迂回到他們主力部隊的側後方,那結果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
但是這些日軍士兵,手中根本沒有攜帶什麼反坦克武器。
尤其是最有效的反坦克火炮,更是沒有攜帶。
他們手中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就是刺雷,還有一部分的單兵反坦克手雷。
可是指望這些武器,想要抵擋四軍裝甲部隊的衝鋒,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
正麵作戰的四軍,也沒打算給他們這樣的機會,不管是裝甲車還是坦克,還有那些步兵們,都在戰鬥一開始的時候,便全力進攻,不給對麵日軍喘息的任何機會。
後方跟進的部隊,也在使用手中的武器,儘可能地對前方部隊進行火力支援。
在這種情況之下,日軍在沿著河岸的地帶上,在沒有任何陣地作為防禦基地的情況之下,自然無法阻擋四軍渡河。
不過就是半個小時的時間,在河岸的那些日軍部隊,就徹底潰敗,在沿岸丟下了大量的屍體。
他們原本還想要組織起來部隊,來一次反擊,哪怕是使用自殺式衝鋒的方式,也要將正麵的四軍裝甲部隊逼退回去。
可伴隨著一輪衝鋒結束之後,這些日軍士兵們,就認清了現實。
對麵的這些敵人,根本沒有任何給他們反擊的破綻,所有的部隊,在完成了登陸之後,便立刻繼續向前推進,密不透風的陣型,在坦克和裝甲車的支撐之下,不斷地向前方的日軍衝鋒。
那些日軍士兵們,看到了在黑夜之中,在照明彈照亮的地方,四軍的坦克和裝甲車,仿佛一道移動的牆壁一般,在後麵不斷地向著他們靠攏過來。
另外一邊,在萬山鎮後方指揮長戰鬥的多禾健次郎,已經知道了側翼渡河遭遇到意外的消息。
“我軍的部隊,在這個位置,還有這個位置,都遭遇到了敵人部隊的突然攻擊。
原本搭建起來的浮橋,也變成了敵人渡河的工具。現在的我軍部隊,在兩翼已經開始出現潰敗的跡象了。”
在一旁的多羅明川說著,臉上的表情極為難看。
因為他也知道,若是四軍的裝甲部隊,在這兩個位置,順利完成渡河的話,那對於此刻正在攻擊四軍沿岸陣地,孤軍深入的日軍部隊來說,幾乎就是滅頂之災。
“敵人的裝甲部隊,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個地方?是巧合嗎?還是說····他們早有準備?”
多禾健次郎質問道。
但是這個問題,多羅明川沒有辦法回答他。
不管是湊巧還是敵人提前計劃好的事情,對於日軍來說,這都意味著滅頂之災。
“不管怎麼說,都必須撤退了,不然的話,我們的這些士兵,恐怕都要死在敵人的迂回包抄之中了。”
多羅明川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