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冠!
鄭和默默的吃了一陣,放下筷子,“如果陛下不同意呢?”
黃昏也沉默了一陣。
許久,才將墨魚仔放進嘴裡,吞咽之後將杯中酒一飲而儘,意興闌珊,“如果那時候陛下不同意,我就幫助他打下日本之後,致仕在應天當個富家翁。”
而且該做的已經做了。
朝鮮請歸,打了日本,大明在亞洲這邊基本上不存在威脅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後人,反正自己也辛苦了幾十年,該享受人生了。
穿越過來勞碌一生,在為家國天下奉獻幾十年,達到最初的藍圖後,那自己就可以急流勇退,當一個富貴閒人。
人生得意須儘歡啊。
又補充了一句,“子孫後代,絕不入仕。”
就自己這身家,隻要後代不出現什麼致命失誤,導致被官府收拾,也不出現敗家子的話,一兩百年內,後人都應該是世界首富。
鄭和擠出一絲笑容,“如果到時候真是這種結局,我可以幫你說說情。”
有些時候,致仕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黃昏笑了,“先謝了。”
……
……
朱瞻基還是沒有選擇親自去見朱棣,寫了封密信,著人快馬加鞭,用最快的方式將他對寧德事件的處理方式彙報給朱棣。
而朱棣此刻已經在前往順天的路上。
接到太孫密信後,朱棣敏銳的將左右退下,隻留下馬鎏在一旁侍候。
看完信後陷入沉思。
朱棣以為,朱瞻基過去後,大概率也會立即調兵,將寧德那邊的建文舊勢力清掃一空,直到朱瞻基來信,朱棣才明白這事情沒那麼簡單。
確實,孫兒考慮的很周到。
自己靖難登基,本來就有那麼一點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朱允炆的行蹤是朱棣這些年難以釋懷的心病,生要見人活要見屍。
最好的結局就是朱允炆悄悄的死在無人知曉的地方。
這樣後人就會認為朱允炆在奉天殿大火中身亡了。
那是他自殺。
我朱棣隻是靖難清除他身邊的奸臣,可沒有對自己的親侄兒下手,後人也不會因此對自己有什麼貶損形象。
但現在問題來了。
允炆給自己出了個難題,他要是真的破釜沉舟弄個魚死網破,固然不影響生死結局,但自己會在曆史上留下李二那樣的名聲。
唐太宗李世民,何等的英武,然而玄武門親自射殺李建成,一樣讓後人非議。
朱棣不想這樣。
他還是當初的心思,婊子當了,牌坊還是得立起來。
而根據太孫朱瞻基的分析,如果這件事來硬的,確實存在著朱允炆被自己派兵殺戮的消息走漏到民間的可能。
還是得讓朱允炆自己去見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