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有淚也有歡笑的電影,但能獲獎嗎?_東京文藝時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東京文藝時代 > 第八十一章 有淚也有歡笑的電影,但能獲獎嗎?

第八十一章 有淚也有歡笑的電影,但能獲獎嗎?(1 / 2)

東京文藝時代!

掌聲!還是掌聲!

雖然放映廳裡的掌聲並不能真正決定一部電影能不能獲獎,可蒂埃裡還是很滿意的。

法國的老正白旗回到了自己的故土,他又看了一遍《那年夏天,寧靜的海》。

這部電影實在是給他留下太深刻、太美好的印象了。

當時,在酒店的時候,就反複的看了好幾遍,每一次他都會被感動的流淚。

蒂埃裡認定,這是一部極其出色的電影,這樣的電影才應該進入戛納。

而現在,他很想了解評審團對這部電影的看法,畢竟,這是他力薦的片子。

可是,蒂埃裡有些躊躇,因為今年評審團的主席,是個德國人。

維姆·文德斯。

去年,他憑借著一部《柏林蒼穹之下》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一個德國人做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這讓法國的老正白旗不爽,也算情理之中。

不過,此刻的文德斯,這位德國大導演完全被這部電影感動了。

本來,身為評審團主席,並不需要跟評審們一樣觀看每部入選的電影,但這部《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不同。

之前今村昌平的《黑雨》沒能進入戛納,身為德國人的文德斯心裡很清楚原因是什麼。

若是這部愛情電影,質量不夠出色呢?

那豈不是讓戛納電影節丟了臉麵嘛。

一個德國人,為了法國的電影節如此著想,文德斯還真沒把自己當外人。

在放映廳裡,評審團有自己特彆的觀影席,座椅前有一排小桌,供他們做筆記。

可這部電影很快就讓評審們忘記了做筆記,文德斯也是如此。

兩個聾啞人的愛情,竟然拍的如此感人

愛情根本無需用言語表達,光是這一點,就太妙了。

而最後茂沒有回來,那花傘與衝浪板的鏡頭,讓這位大導落淚了。

一般來說,他們這些評審要儘量的控製自己的情緒。

可很快的,文德斯又笑了起來。

為何會笑呢?

在衝浪板飄向大海之後,茂又出現了。

當然,這算是花絮,也是貴子的回憶。

在回憶中,貴子跟茂一起經曆了許多,有許多之前鏡頭並沒有記錄下來的東西。

比如,貴子在茂的注視下,她拿著衝浪板在沙灘上,模擬衝浪。

先是趴在衝浪板上,雙手做劃水姿態,然後又突然起身,站在衝浪板上,雙腿微曲,雙手保持著平衡,仿佛此刻正駕馭浪濤。

可就架勢上來說,有好像視大海波濤如無物。

雖然隻看她背影,但實在是惟妙惟肖,這真的太好笑了,讓人忍俊不禁。

這一幕為何不放在電影正片中呢?

哦,大概是最後的收尾,男主角的死太突然了吧。

文德斯他知道自己的心情已經被這部電影的導演所掌控,可是,掌控就掌控吧,這真的是一部好片子。

這麼說來,這部電影絕對是依靠其高質量而入圍的!

文德斯真是為法國的電影節,操碎了心。

必須要強調一下,今年的戛納電影節評審團,真個來頭不小。

除了文德斯之外,還有一位特彆引人注目的大導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他出生在波蘭,而現在是法國國籍,今年還不到五十歲,但他已經是電影大師了。

去年的《殺人短片》獲得了評審團獎,而在83年的時候,《影迷》這部電影拿下了莫斯科電影節的最高獎!

雖然,莫斯科電影節的名氣比不上歐洲三大跟奧斯卡金球,可是全球的電影人心裡都很清楚,蘇聯的藝術水準是非常高的。

這位已經禿的一塌糊塗的電影大師,此刻麵色凝重。

沒人能看出他的情緒來,而事實上,他在內心思考著一個鏡頭。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之前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是把人物放在了畫麵的正中。

而隻有茂死前,他一個人帶著衝浪板去衝浪。

他是走進了鏡頭,又走出鏡頭。

顯然為之後茂的結局做了鋪墊。

這個岩田武,是個高手!

評審團裡還有一位歐洲知名的音樂大師,喬治·狄耐許。

他的電影配樂享譽全球,到目前已經拿到了4座奧斯卡小金人。

在狄耐許的心中,他的一生之敵是一個叫莫裡康內的意大利。

好吧,就算是狄耐許也承認,莫裡康內真的非常厲害,他不光高產,而且總是能震撼世人。

莫裡康內最著名的是‘大鏢客’三部曲配樂,特彆是第三部《黃金三鏢客》結尾的那一段,配合著圖科(醜賊)瘋狂的在陣亡者墓地裡奔跑,試圖發現傳說中的寶藏。

即《theecstasyofld(黃金狂喜)》。

這被許多人評價為影史第一。

但現在,狄耐許又發現了一個‘敵人’!

這部電影的配樂太棒了!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很明顯是一部安靜的電影,那麼,如何給一部安靜的電影做配樂呢?

至少,不能打破這安靜,但音樂就是有聲音的。

狄耐許自認他來做配樂,恐怕也很難,至少,不會比現在這個更好。


最新小说: 權鬥江湖路 抗戰:旅長,冤枉啊我真不是軍閥 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 魔王大人,勇者他又招了 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 向上登攀 我覺醒了修仙麵板 當仙界萬人迷綁定女配逆襲係統後 開局覺醒超神級劇毒天賦 超硬核解讀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