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文藝時代!
東京文藝時代80年代的暴力美學第三百九十三章找個會拍劍戟片的家夥來教自己方姐就確定是那個羋氏了,張國容適合哪個角色呢?
關於這個問題,岩田武很快就有了答案。
得說,國榮是真的帥氣,而且他也真的不顯老。
好像給人一直是那麼年輕的感覺。
另外,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岩田武非常確定,張國容有一種貴公子的感覺。
這不是裝的,也很難裝的出來。
他就隻需要在那裡,衝你笑一下,這個感覺就來了。
當然了,有時候他也會搞笑,也會有其他的情緒,但更多的還是這種貴公子的感覺。
另外,《霸王彆姬》這部電影其實賦予了張國容另外一種東西。
易碎感。
程蝶衣這個人,如果細看的話,也不是完美的,他過於執著過於瘋魔了,對戲裡還是戲外已經分不清。
但,程蝶衣的易碎感也非常的明顯,他就好像一個水晶花瓶,看上去堅硬無比,可又讓人擔心他掉在地上。
於是乎,如此一個角色,岩田武也就很好安排了。
燕太子,丹。
就是這個,這個真的非常適合他。
作為整個荊軻刺秦王故事的策劃者,太子丹絕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在曆史上,因為這件事,太子丹最後是被父親殺死,頭顱獻給了秦始皇,以此來乞求留燕國最後一條路。
從這個角度而言,這個太子丹也確實挺慘的。
在原版電影裡,太子丹跟嬴政是好朋友,當然了,也跟那個趙姬是好朋友。
但,就算是在陳大導的電影裡,這個家夥也是一個蠢人。
當然了,陳大導的那個版本裡,幾乎人人都帶著點兒大病,神經方麵的。
就演員而言,那部電影裡的是孫周,其實他也是我們大陸這邊知名的帥哥,還出演過《高山下的花環》。
很可惜,陳大導給弄的那個造型,有些讓人看不出來這個太子丹的歲數。
岩田武估計,陳大導是想把孫周設計成跟嬴政同年,這樣更增加他們之間的羈絆。
不過,就曆史上來看,太子丹生於哪一年並沒有記載,隻是記錄了死的那一年。
而且,太子丹是被送到秦國當人質的,而陳大導的電影裡麵讓嬴政、趙姬、太子丹三人為發小,這就不符合曆史了。
就算是嬴政在趙國跟著爹一切當人質的時候,那也頂多是跟趙姬在一起。
所以,從曆史上來看,大概的推算一下,太子丹應該比嬴政小很多才對,至少有十歲的差距。
如此來看,薑汶跟張國容,還真就正好差不多。
當然了,從外貌上來看,這兩人的差距比真實的有些過大了。
這事兒還得怪薑汶,這貨還老是提呢。
上學那會兒,因為中戲那個地方嘛,左鄰右舍的其實都是居民,當年那一塊也不是什麼非富即貴的。
去了就知道,是老胡同,以前北洋政府還有官員宅邸呢,後來不都解放了嘛。
結果這家夥就接著這個便利,出去忽悠人。
裝領導。
哎呦嗬,忽悠了一大圈,是誰也沒有看出來這家夥就隻是一個學生,都覺得他是上級派下來的大領導呢。
這事兒被這家夥引為驕傲,可側麵嘛……有的人,好像就沒有年輕的時候吧。
就這麼定下了,張國容就是太子丹。
岩田武打算把這個角色給重新塑造一下,他是不想按照陳大導的那個故事來拍,當然了,也不好完全按照曆史上的來拍。
主要是曆史上的太子丹,記錄是真的不太多。
《戰國策》裡麵的《荊軻刺秦王》,太子丹是個膽小怕事,沒什麼氣度的人。
但,有些讓人質疑的地方就在於,這樣的一個人,卻得到了荊軻的全力相助。
自然的,從那個時代來看,荊軻肯定有自己的局限性。
可如果這麼的拍成電影,那麼,內涵就不夠豐富。
太複雜不好,可太簡單,太臉譜化,觀眾也不會喜歡的。
岩田武打算稍稍加一點東西。
那麼,到了這個地步。
荊軻有了,秦始皇有了,王後有了,小盲女有了,太子丹有了,秦舞陽有了,那麼,還差誰呢?
樊於期?
對,這也是一個重要角色。
呂不韋?
話說,也許並不需要這個角色。
長信侯呢?
太後呢?
在原版的《荊軻刺秦王》裡麵,是都有這些角色的。
但說實話,岩田武感覺,原本失敗也就是失敗在這個地方了。
陳大導十分天真的認為,秦始皇嬴政的血統有問題,信了野史,即傳說中,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
可是,這在先秦時期而言,或者說在整個中國曆史的宮廷記載而言,這種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這個呂不韋兒子的傳說,要怪一個人。
太史公。
沒錯,就是他提了這麼一嘴,結果後來就很多人如此解讀。
但是,太史公的《史記》裡麵還有另外的記載,那就是……
嬴政是足月生的。
古代人確實沒有基因手段,確實沒辦法驗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