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機組的大師傅帶著三個弟子在旁邊,說這織布機借助水力,減少人工是好事,可製作起來太過繁複,若是能簡化就好了。
蘇真去了織機組的製造院子,看了圖紙,想著減少裡頭的齒輪,大師傅提出的改進意見很是合理,蘇真直接通過他們的建議,允許他們往後可以自行修改機器,簡化後又能用,當然還要求能織出更好的布料。
現在的織機織出的都是百姓穿的粗布,可以織細布,乃至是湘緞、繭綢。
鼓勵了一番,又賞賜了二百兩銀子作為嘉獎。
上午看了織機院便近了晌午。
蘇真回到正院用午膳,下午要繼續看玻璃坊的進展,玻璃的工藝比琉璃要簡單,但明明石灰與泥土合成,就能製出漂亮的玻璃,而玻璃就像寶珠一樣明亮,在成功之時,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奇跡。
蘇真讓大師傅吹出玻璃式樣,她不會,但她見過,將玻璃水吹成式樣後,冷卻之後就能成型,或杯子,或燈罩,還能製成玻璃板,鑲嵌到窗戶上,她將玻璃的各種用途說出來,可以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就玻璃配方,根據玻璃組師徒數人的反複研究、改良,雖不如現代,但也很不錯,至少玻璃成功了。
接下來幾日,蘇真幾乎都紮在玻璃坊內。先是看師傅們吹玻璃瓶、玻璃杯、玻璃碗、琉璃罩,手藝最好的大師傅,半天時間就掌握到了訣竅,吹出的玻璃瓶、玻璃杯越來越好。
滿意的成品放一邊,不滿意的繼續再烘製成玻璃液。
蘇真通常是動口不動手,講了玻璃珠的製作,她知道玻璃配方,完全是現代是上大學時,用老師說的方子在試驗課上製作過玻璃,配方是書上的,也是經過試驗後最可用的。
吹玻璃是看了視頻。
玻璃珠的製作工藝也是看的視頻。
她將自己看的講述出來,製作就交給玻璃坊的師傅們來完成。
她講過後,大師傅就照著做,從不滿意的成品到滿意、合格、漂亮的成品,幾乎每一次都會有驚喜。
蘇真便挑了漂亮的成品裝到箱子裡,分成兩份進行收藏。
她挑了一些玻璃板送回大都督府,挑了三個木工回府,照著圖紙將玻璃鑲嵌在窗框上,再將玻璃窗安裝到書房、主子們的房間窗戶上。
蘇真又讓玻璃坊的師傅,用水銀、油漆製成了鏡子,再讓首飾匠人組的製成妝台大橢圓鏡,手柄鏡、小化妝鏡等。
蘇真挑選了一批成品,著人裝好箱籠,分裝成數口大箱子:一箱裝的玻璃花瓶、玻璃燈罩製品;一箱子大小不等足有數種式樣的玻璃鏡;一箱子是玻璃球、玻璃珠,用玻璃珠嵌了幾隻男子戴的頭冠、女子戴的發飾;一對製好的玻璃窗戶;一箱子未曾切割的玻璃板,送給皇帝嵌窗戶用。
蘇真親自給德治皇帝寫了信,彙報了水力織布機的進展,玻璃坊的玻璃技術已成熟的事。希望皇帝派人接手玻璃製造技術,開設皇家玻璃坊大肆製作、推廣玻璃製品。並希望能給這批玻璃坊大師傅師徒幾人給予厚待,一起的還附上了《玻璃坊規劃章程》、《科舉製度論》兩本書籍,俱是她自己編寫。
這書是她閒暇時寫的,想著看到這裡的進展後就呈給皇帝過目。
現下的科舉製度還不完善,她根據自己多出的一千多年的文明與記憶,提出了更完善的管理方案。
玻璃坊則是從建設、製造、管理與銷售等,推行全方位的設計、管理、經營理念。
春風找了監察司的人,以他們的方法直呈給皇帝,一來最是快速省時省力,還能省去諸多的中間環節,且行走的通道也最安全、快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