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煉金術通常有五個步驟:
第一道工序是磨礦:先將礦石放入水碓,通過水力作用將大塊的礦石粉碎,然後用石磨磨成粉末。
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將礦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反複淘篩衝洗,留下含有金的粉末。
第三道工序是製團燒結:將含金的粉末和米飯捏到一起做成球團,與木炭分層壘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燒結成鬆脆的礦團。
第四道工序是鉛還原冶煉:將礦團鉛混合熔煉,進行化學置換,形成含金銀的鉛塊。
第五道工序是灰吹法:把含金的鉛塊放在草木灰上熔煉,吹入氧氣,去除鉛塊的鉛。吹去草灰,可收獲高純度的黃金。
蘇真傳授的是最適合這個朝代煉金的方法,待第五步酬後,她加入自己的煉金手法,真金不怕火煉,現在就是提煉,用她的手法提煉後,黃金的純度能達到百分之九十八,金無赤金,能達到這個標準在古代已經很了不得。
她將黃金製成金元寶,現在的金、銀都是稱量,還有沒固定的形態,她特意製作了金元寶的模具,照著後世的形狀製的,有一兩重的金元寶、亦有五兩重的。
金元寶的底部有刻的文字,是大齊、北遼兩種文字,上頭是北遼文字、底下是大齊文字:“北遼官造一兩真金”、“北遼官造五兩真金”。
蘇真還贈送了一台自己製作的天平秤,講解了天平的妙用,上頭有砝碼,可以精確到克,將兩種金元寶放到上頭稱重,不多不少,一兩的為五十克,五兩剛好二百五十克,若是拿不定時,就可先稱重,再倒入模具之中。
真金可以鑄成官印、首飾,還能當成流通的貨幣,真金因其色為黃色,又稱黃金。
她再指點眾人如何碾碎金礦石,再指點工人用篩子過濾紗子與金子,五個步驟各有工匠來操作,最關鍵的是後麵的步驟。
現場指點、傳授,半個月後,整個煉金坊已經能自己操作進行,蘇真辭彆煉金坊前往雪山,到仙女湖畔時,去了紡織坊查看,北遼集合所有工匠之力,造出了人力操作的紡機、織布機,已有紡織工織出了布,隻是這布太過厚實,像是中粗線的毛衣一樣厚實。
傳統的技術,尤其是紡織業上,北遼遠不及南國,她拿出了樣機,對方照著做出來都顯得粗糙。
蘇真提起了若乾改進,畫出製作牛皮、羊皮靴子、鞋子的圖像,讓他們建造皮鞋坊,她再傳授皮鞋製作技藝。
另一處工坊裡,堆放了不少的棉花,有從大齊收購來的,也有他們種出的一部分。
蘇真拿出棉花紡線機、織布機,現場操作,紡線、織布,可明明有示範,紡娘織出的線也比她紡的粗了好幾倍。
北遼人粗獷,而紡織乃是精細活。
“萬事都老需要刻苦練習,棉布是細布,而非粗布,紡線的粗細直接決定布的厚薄程度、細密程度,不合格,繼續紡,令工匠多製棉紡機。”
她不指望他們改進,照搬照做就好。
她尋了精通農事的人過來,現場講解耕種玉米、土豆、紅薯的技藝,講了插播耕種技術,有圖像有講解,聽懂多少她不管,裡頭總有聰明人,互相探討就全懂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