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記,我不打擾你休息了。”薛貝貝要走了。
“我中午也不休息,有個美女陪說話,也挺好的。”李恨水笑道。
“李書記,如果被彆人看到,也許會嚼舌根。人言可畏啊。”
的確如此。
官場步步驚心,李恨水早有體會。
在法律關係上,李恨水雖然還是單身,但薛貝貝是已婚女人。
如果有人舉報,這種事,就是黃泥巴進褲襠,不是屎也是屎。
當然,如果薛貝貝離婚,那就沒事。
兩個單身男女,能有什麼事?
薛貝貝打開一道門縫,看廊道沒人,才悄悄走了。
薛貝貝又一次走了。
李恨水心裡空落落的,望著薛貝貝離去的背影,怔了好一會兒才收回目光。
……
根據工作安排,李恨水調研城市文明創建。
參加調研的縣領導有市委常委、市委辦公室主任劉慶宇、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佳琪,以及部分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
按照李恨水的想法,一個城市文明創建程度不取決於搞得最繁華、最漂亮的地區,而是取決於環境最臟亂差的地方。
這就是木桶理論。
李恨水倡導輕車簡從,這次,他隻帶了兩輛車。
一輛是他的專車。
劉慶宇、張佳琪就在他的車上。
另一輛車,主要是部分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
人多了,浩浩蕩蕩,除了聲勢大,彆無用處,反而會引起老百姓反感。
李恨水問向同坐在後排座的張佳琪:“張部長,第一站去哪裡?”
張佳琪說:“去城中村。以前是農村,但隨著城市發展,城市包圍農村,就成了城中村。”
城中村的路,以前是農村公路,這些年看樣子沒怎麼整修,坎坷不平。
車子在路邊停下。
李恨水等人步行前往。
張佳琪介紹說:“這裡房屋便宜,一些打工者租住在這裡,這裡外來人口多,成了一個小社會,也是我市治安管理的難點和堵點。”
電動自行車是出入城中村的主要工具。
電動車橫衝直撞。李恨水不得不靠邊走到路邊。
這幾天沒下雨,路邊塵土飛揚。
路邊,住戶見縫插針,在空地上種植蔬菜。
還有雞鴨鵝悠閒自在地在院落裡遊蕩。
這裡,其實就是農村,隻不過,周邊都被高樓大廈包圍罷了。
農村房子沒有什麼規劃,東一家,西一家。
房子以二層樓房為主。
有的住戶違章加了一層,也有的住戶違章搭建鐵皮屋。
張佳琪介紹說:“李書記,對於違章搭建,縣裡也整頓過,但收效甚微。
老百姓多搭建,不僅可以提高租金收入,將來拆遷時,還能多要些賠償金。
去年,在強製拆遷時,發生衝突,一位村民因為心臟病原因猝死,縣裡不僅賠了錢,還有多人受處分。
從此以後,就幾乎沒人開展整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