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景宗耶律賢即位之際,遼國正經曆著混亂與動蕩。他立誌振興國家,毅然在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推行了一係列深刻的改革,同時也在對外戰爭中屢獲佳績。他的努力為遼國迎來了一個嶄新的鼎盛時期,耶律賢因此被譽為遼國的中興之主。
然而,耶律賢的身體卻自幼羸弱,成年後仍受病痛折磨。在三十五歲的年紀,他便因疾病遺憾離世。隨後,他的兒子耶律隆緒,也就是遼聖宗,繼承了皇位,當時年僅十二歲。國家大權暫由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共同輔佐。而在這一關鍵時刻,遼聖宗的母親,那位威名遠揚的蕭太後,開始逐漸嶄露頭角。
蕭太後,名蕭綽,小名燕燕,出身名門望族。她的父親蕭思溫曾是遼國的重臣,曆經數朝而不衰,權勢顯赫;母親則是太宗皇帝耶律德光的長女,燕國公主。蕭綽自幼聰慧過人,無論何事都能堅持到底,展現出非凡的毅力。年幼時,她與姐妹們一同做家務,隻有她能將每項任務都做得儘善儘美,這令蕭思溫對她格外偏愛,並預言她將來必成大器。
在遼穆宗昏庸無道的統治下,遼國風雨飄搖。耶律賢為了奪取皇位,積極籠絡朝中重臣蕭思溫。最終,在蕭思溫等人的擁立下,耶律賢成功登基。為了鞏固政權,他選擇與蕭思溫聯姻,將蕭綽迎入宮中。蕭綽憑借她的美貌與智慧,很快便贏得了景宗的寵愛,並被冊封為皇後。蕭思溫也因此被封為魏王,家族地位達到了巔峰。
景宗因體弱多病,朝政事務多由蕭綽代為處理。他對妻子深信不疑,許多軍政難題都是在蕭綽的輔佐下得以圓滿解決。遼景宗在位的那些年,政治、軍事、經濟、教育、法律等領域的改革措施,多數都源自蕭綽的提議。她致力於緩和遼宋關係,推動兩國貿易往來,促進雙方經濟發展。同時,她還提出了“用人不疑”、“唯才是用”的用人原則。可以說,遼景宗在位期間的輝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蕭綽這位賢內助的鼎力支持。
景宗去世後,蕭綽改嫁給了重臣韓德讓。在此之前,她秘密處決了韓德讓的原配妻子,以消除他們之間的障礙。蕭綽改嫁韓德讓的原因,一方麵源於他們年少時的情分,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韓德讓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卓越才能。她希望他能全心全意輔佐遼聖宗,共同開創遼國的輝煌未來。此後,蕭綽與韓德讓過上了夫妻般的生活,共同居住在宮中,共同進餐。她讓韓德讓將聖宗視為己出,而聖宗也以對待父親的禮節尊敬韓德讓。韓德讓感激涕零,誓死效忠蕭太後和聖宗皇帝。
蕭綽,遼國曆史上的一位傑出女性統治者,對漢臣始終給予極高的重視。除了韓德讓外,眾多才華橫溢的漢人賢士亦在她麾下發光發熱。她執掌遼國朝政長達四十年,期間積極推行漢化政策,使得遼國從奴隸製逐漸邁向封建製,實現了曆史性的轉變。
遼聖宗初登大寶,皇位尚不穩固,加之內部權力鬥爭激烈,外部又有北宋的威脅,蕭綽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麵對內憂外患,她曾含淚向大臣們傾訴困境,她的真摯打動了許多人,紛紛表示將忠誠於她和聖宗。在她的精心布局下,遼聖宗的統治地位得以穩固,遼國也迎來了一個嶄新的輝煌時期。
幽雲十六州,這片戰略要地始終是遼宋之間的爭奪焦點。趙匡胤未能收複,趙光義繼位後更是大舉進攻,但均未能如願。在高粱河之戰中,宋軍大敗,趙光義仍不甘心。遼景宗去世後,蕭綽親自掛帥,率領遼軍大破宋軍,並俘虜了北宋名將楊業。
宋太宗駕崩後,宋真宗趙恒即位。蕭綽率領二十萬大軍直逼北宋都城汴梁,北宋國內一片恐慌。關鍵時刻,宰相寇準力挽狂瀾,力主宋真宗親征前線,極大鼓舞了宋軍的士氣。然而,遼軍大將蕭撻凜陣亡,遼軍士氣受挫。雙方陷入僵持之際,蕭綽明智地提出和談,最終促成了澶淵之盟。這一盟約不僅為遼國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更為兩國帶來了數十年的和平與繁榮。
蕭綽執政期間,遼國國力達到鼎盛。在輔佐聖宗二十七年後,她正式退位,將國家大權交還給了遼聖宗。同年年底,這位一生為遼國鞠躬儘瘁的蕭太後因病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