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老臣心裡沒底,他們對二郎的新政,心裡都不服氣,想要來自己這裡討一個公道。
必要的時候,拱著自己重新登基。
隻是,他們這些人不了解二郎啊。
事情哪會這麼容易,真以為這大安宮是什麼世外桃源,在這邊不管做什麼,宮中都不管呢。
實際上,但凡有外臣來大安宮,不出一刻鐘,兩儀殿那邊就能知道消息。
這宮中發生的事情,沒有什麼是泄露不出去的。
從他還是皇帝的時候,這宮中,就已經是四處透風了。
“是啊,難做啊,在困難的時候人家能伸手幫忙,的確是一份情誼。”李複也認同李淵的話“但是大唐天下,此一時彼一時了,若是世世代代都念在當初的功勞上,一直不變的供養著那些功臣,甚至是功臣之後,對於國家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國家的財政支撐不住啊。”
不說功臣,且說皇室宗親吧。
明朝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如果說封王不削,功臣不削,莫說世襲罔替,便是祖孫三代,躺在功勞簿上吃飯,對於國庫財政來說,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而且,與朝廷爭利,也有他們的影子。
大唐人分為兩種。
“課戶”和“免課戶”。
如今大唐實行“租庸調”,朝廷分配給百姓土地,因為如今人少地多,“租”到每個百姓手裡的地就多。
課戶就是普通老百姓,種國家地,就得當差納糧。
而“免課戶”擁有大片的土地,比如,有爵位的貴族,或者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分到五頃到一百頃的永業田。
是有軍功的軍人,根據級彆,可以分到六十畝至三十頃的永業田。關鍵是,這些都不用交稅。
除卻貴族和官員不用交稅,還有一個被忽視的避稅大戶。
寺院。
寺院的僧尼也不用交稅,而他們名下,也有大量的田產。
有的人想要躲避稅款,會將土地掛在寺廟名下,或者是掛在當地鄉紳名下。
一旦朝廷封出去的爵位過多,且不回收,那麼,累積下來的,需要供養的,且不交稅,兩者疊加,將是一大筆巨款,甚至足以媲美朝廷半數以上的稅收。
這筆錢,就是朝廷損失掉的。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