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從他在長安附近居住的這些年來看,長安城周邊的土地,屬於正常情況的,很少。
長安城是大唐的國都,再往前,那也是大隋的國都。
國都周圍,必然是世家豪族,高門大戶的產業居多。
他們人在國都,產業自然也多置辦在周圍。
所以,這周圍的土地,但凡好好一些的,哪兒能輪到尋常百姓家。
尋常百姓家即便是在這周圍有土地,肥沃的土地會被人盯上,想方設法的被人家占去,不肥沃的土地,旁人看不上的,留在他們的手裡,可是,貧瘠的土地一年到頭,又能產出多少糧食呢?
“長安周圍的大多數土地,隻說中等以上包括中等田地,是不是都不在尋常百姓手裡?”李複看向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
兩人相視一眼,麵露愧色。
很好,倆人不說話,光是看他倆這神情,也就知道,李複說的是對的。
甚至,房家和杜家,也是其中之一。
說起來,實屬正常。
李複這個涇陽王,不也是這樣嗎?
他們都是屬於特權階級。
但是他們的位置,又必須要去做為百姓謀福的事。
要支撐朝廷運轉,要解決朝廷大事。
可是朝廷大事一旦牽扯到土地,還有世家豪族的利益。
想要做事的官員,身處其中,可就要糾結起來了。
前麵是自己的遠大理想抱負,是為官本心,是職責。
背後背負的,又是家族。
那怎麼辦嘛。
總要犧牲一個。
要麼因為家族,而改變自己的心。
要麼,直奔本心而去,將家族的利益且放在一邊。
選吧。
朝中八成的官員,選擇都是一樣的。
不然哪兒來的這麼強悍的世家。
普通老百姓,想要掙錢,不管是什麼風口,都趕不上熱乎的。
一門掙錢的買賣,在這個世道,利益最大化的,永遠都是處在上層的人。
他們有最新的消息,有最雄厚的資本,有錢,有人,有地方。
而普通老百姓,除了一把力氣外,什麼都沒有。
“行了,棉花的事情,也不是沒有辦法。”李複說道:“階段性收稅就好了。”
“原本種糧食的土地,如果大麵積種植棉花,種的越多,稅收越多。”李複說道:“將來普通老百姓種棉花自家用,最多種個一畝地兩畝地的,每戶兩畝地之下,不設稅。”
“這個辦法,也隻是我臨時想出來的,目的很明確,就是針對那些手裡有大麵積土地的高門大戶,我也不怕得罪人,他們敢種,咱們就敢想辦法針對他們。”
“就是明晃晃的針對。”
“就是讓他們種棉花賠錢。”
“糧食耕地的底線,不能觸碰!”
高門大戶,哪怕是所有土地全都去種棉花,他們也不缺吃穿,可是總體的糧食變少了,遭罪的是誰?
是普通百姓。
朝廷沒有足夠多的糧食支撐,軍隊體係怎麼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