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臣弟就等候二哥帶著人去家裡過年。”李複微微一笑。
“轉過年去,承乾也要加冠了。”李世民感慨著。
“啥?”李複筷子都停住了。
“過了年,承乾也才十三歲吧?”
十三歲加冠?
那自己二十歲加冠,算什麼?
算守禮嗎?
“恩,十三歲了,不過,承乾是太子,要入朝參政,所以,加冠的時間,就提前了。”李世民笑道:“定的明年二月份。”
“二月份,正好是春耕的時候,不錯。”李複點頭。
“春耕?”這回輪到李世民再想事情了。
“那不妥,要避開,不能耽誤了農時。”李世民說道:“我再找欽天監和禮部還有宗正寺的人商議商議,把這件事往後推一推吧。”
原本李世民是想著一轉過年來,出了正月,就給自己的兒子行加冠禮來著。
太子加冠,宮中聲勢必然浩大,還要曉諭四海,告知大唐所有官員子民,太子加冠理政了。
流程之繁瑣,聲勢之浩大,比當年李複加冠更甚。
李複,回老李家,也才隻是個郡王加冠。
“隻是商議,還沒有決定下來,詔書也沒有下發下去。”李世民解釋:“所以,還能有更改的餘地。”
“承乾,你的意思呢?”李複看向李承乾。
“我都行,聽阿耶的安排。”李承乾應聲:“反正都是明年,早一點晚一點,沒有什麼影響,該參政還是要參政,加冠,也隻是更加名正言順而已,我,不缺這個。”
如今李承乾太子的地位穩如泰山,東宮名師眾多,朝臣的奏折,也有一部分要送往東宮的。
百官百僚,都清楚這是怎麼回事。
還不穩?
明年加冠,錦上添花罷了。
“算了,說說今天上午的事情吧,今年一整年,唐儉和禦史台的幾個禦史,一直都在彈劾李靖。”李世民說道:“到了年底呢,這件事又被提起來了,我是壓了許久,我看呐,今年過年前要是不將這件事解決,早晚成一個心病。”
“對了,還有你老丈人的事兒呢。”李世民看著李複笑道。
“莒國公怨氣還是這麼大呢。”李複無奈一笑。
唐儉罵李靖,那是得罵一輩子,順帶著罵兩句自己的老丈人。
誰讓老丈人也參與進去了呢?
但是朝中禦史台的人,是不是就過分了。
逮著這件事不放了,是出於為唐儉說話呢?還是表現自己敢說話呢?
都這樣了,禦史瞎摻和什麼,讓唐儉自己罵兩句去吧,他自己罵,也不成聲勢。
禦史台的人跟著一起摻和,李世民就不得不處理了。
多煩人。
讀這麼多書,還不知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更彆說李世民也是自己帶兵打仗的人,更明白這個道理。
心裡跟明鏡似的,還要幾次三番聽禦史台的言論,顯得禦史台的人死板又不機密。
“隻是他一人說,可以安撫,禦史台,他們在這件事上,話太多了。”李承乾淡然說道。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