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字經裡有一句,叫做,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認為,這句話說的實在是太對了。”
“孩子就如同璞玉,不去細細雕琢,怎能成才?不去經曆痛苦的鑿刻,怎麼能蛻變成美玉良才?”
“以前我家大郎在長安城的時候,也是出去胡混的,可是如今,還能從他的嘴裡聽到‘春秋大義’這等語句,的確是與以前不一樣了。”
幾位夫人聞言,眼中都閃過一絲熱切。
“姐姐越是說,越是讓人心生期盼啊,我家二郎雖然不及你家小公爺聰慧,但也是個肯用功的。”
“是啊是啊,我家那小子雖然調皮了一些,但是要是能進書院,讓他好好讀些書,怎麼樣都成啊,即便是做的不好,先生要打要罰我們都無二話。”
“此事成不成,還是要明日問過懷仁的,書院的事情,是他們男人管著的,不過.......”英國公夫人沉吟著。
“姐姐有話但說無妨,這事兒不管成不成,都不影響咱們。”陳夫人連忙接著話。
本來就是,求人辦事,人家給辦了,成不成的,不能強求。
人家又不該你的。
不成,人家也做過努力了,成了,欠人家一份人情。
不能因為不成,壞了交情。
英國公夫人笑著搖了搖頭。
“在納悶十幾年的交情了,我心裡還能沒得數嗎?隻是有些話,我還是要說在前頭的,書院規矩甚嚴,蕭相公最重品行。若是存著來此鍍金的心思,怕是連門都進不去啊。”
“哪怕是僥幸入了書院,後續若是出了什麼問題,又被書院開除,這.......咱們這些人家,在長安城裡,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
眾人聞言,心中了然。
原來是擔心這問題。
程家和尉遲家的兩個調皮小子都能在書院裡待住了,自家孩子,若是有進書院的機會,必然是要在家提前叮囑好的。
若是叮囑的不聽,那就隻能向程將軍和尉遲將軍多學習了。
“我家二郎雖頑劣,但心地純善。若能得名師指點,必當勤學苦讀,若是這小子敢不聽話,道理講不通.......姐姐你是知道的,妹妹還粗通一點拳腳功夫。”
眾人一聽這話,紛紛捂嘴輕笑。
武將家的孩子跟文臣家的孩子,向來都玩不到一塊去。
就比如程家和尉遲家的孩子,湊到一塊叫臭味相投。
要是讓他們跟長孫家的孩子玩,那他們必然是嗤之以鼻。
這種文武二代之間的針鋒相對,宮中倒也喜聞樂見。
都是孩童,鬨去吧,有父輩們壓著,鬨不出什麼事來。
但是若是手握重權的文武兩家兒女要結親了,那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英國公夫人一邊笑,一邊說著。
“妹妹這話倒還真是提醒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