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一口茶水咽下去,抬頭就看到自家阿耶臉上掛著笑容。
“阿耶?”李承乾目光疑惑。
李世民轉過頭,看向李承乾。
“高明,方才來這邊的路上,你問阿耶,如何辨彆禦史言官的話。”
說著,李世民的手指往外麵指了指。
“你看那邊,那個賣餅的胡人。”
李承乾探頭朝著那邊看去,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壯漢正在忙活。
原是方才旁邊賣胭脂的小販突然打翻水盆,濺濕了胡餅攤的布幌,那胡人也不惱,反而幫著拾掇起胭脂盒。
“此刻,若是有人狀告這個胡商強買強賣,你說,我是要信這胭脂盒,還是要相信十份奏章呢?”
李承乾思索著。
“所以,要觀其行而察其言。”
“不止。”李世民從荷包裡摸出幾枚銅錢排開:“禦史言官,就像是這開元通寶一樣,有字的那麵是"忠直",可翻過來...”
李世民手指一彈,銅錢“叮”地一聲反轉過來。
“指不定是藏了什麼心思。”
“阿耶曾經因為一封秘奏,罷免了蕭瑀的官職。”李世民繼續說道:“但是罷免歸罷免,事情還是要查清楚的。”
“最終結果呢?是上奏的人,與蕭瑀之間,有私仇,所以才密奏送入宮中,彈劾蕭瑀勾結草原。”
“因為蕭瑀的姐姐,是蕭皇後,她在草原上。”
“當下的罷免,是為了穩定局麵,畢竟,唐儉馬上就要帶人出使突厥。”
“事後的查明,是為了不讓人蒙受不白之冤,你阿耶我,也並非是是非不分的人。”
“隻是什麼事情放在什麼時候,有不同的作用,就有不同的處理結果。”
李承乾回想著當初的事情。
也是這麼個道理。
“所以說,真話假話,得放在太陽底下曬一曬。”
李世民說著,指著外麵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就像那商販之間的事情,所作所為,滿街的百姓都看在眼裡。”
李承乾再次望去,那胡餅攤前已經圍了不少人,有老嫗牽著稚童買餅,那胡人特意將餅子掰成小塊遞給孩童。
李世民拿了幾個銅板交給身邊的人。
“李九,去買兩個胡餅回來。”
“是。”李九拱手應聲。
李世民聲音也沉了下來。
“將來若是有人彈劾你,你就將他說的每一件事,都拿到這樣的日頭下曬一曬就是了。”
李承乾鄭重點頭。
除卻阿耶說的,還有一點,那就是王叔跟自己說過的。
人長了嘴,也是要用來說話的。
不說話,隻吃飯,那跟啞巴有什麼區彆?
嘴長在自己身上,有什麼要說的話,說就是了,指望著彆人去猜?那往後的倒黴事,都是自找的。
誰也不是誰肚子裡的蛔蟲。
胡餅買回來,李世民和遞給李承乾一個。
“嘗嘗,這上邊芝麻放的多些,吃著肯定香。”
父子倆坐在一張桌上,喝茶,擺著胡餅吃。
吃飽喝足後,兩人便帶著護衛,動身前往大興善寺。
長安城內的大興善寺是城內最大的佛寺,是曾經隋朝的皇家寺廟。
“西晉武帝泰始二年,大興善寺開始修建,隋文帝開皇年間,這座城池開始擴建,如今的長安城,以前的大興城。”李世民喃喃說道。
“兒子查閱過關於長安城內寺廟的一些消息。”李承乾說道。
從莊子上回來的之後,他就始終記得,王叔跟自己說的,如果感興趣,就去走訪走訪,查一查。
李承乾覺得自家王叔,對佛教也並不感興趣,並不會無緣無故的說這樣的話。
而且,因為這個故事,李承乾總覺得,王叔是話裡有話。
“大興善寺占城內靖善坊一坊之地。”李承乾垂眸說著:“曾經的長安是大興城,取城名“大興”二字,取坊名“善”字,賜名大興善寺。”
“不錯。”李世民滿意的點點頭。
“開皇年間,天竺來的僧人先後來到長安,在大興善寺當中譯經弘法,便是如今,大興善寺,也是長安城裡,香火最旺的寺廟。”
說話間,馬車停在了靖善坊外。
父子兩人從馬車上下來,李世民吩咐李九等人在坊外等候。
“阿耶......”李承乾剛想要勸說自己阿耶不可將護衛撇下。
但是轉念一想,自家阿耶的身手.......
年輕的時候敢和大伯去突厥人的營地裡,帶兵敢直接衝陣的人,如今在長安城,天子腳下......
至於自己,雖然武藝比不得阿耶身邊的護衛,但是應對普通人,綽綽有餘。
父子兩人單獨進了靖善坊。
仰頭望著朱漆匾額上\"大興善寺\"四個鎏金大字,陽光透過門口的柏樹枝葉,在父子兩人臉上投下斑駁光影。
步入廟門,隨著眾多香客往裡走。
還未走出門洞,便有知客僧上前。
\"兩位施主,請隨喜功德。\"知客僧捧著功德簿迎上來,目光在父子二人樸素的衣著上打了個轉,笑容淡了幾分。
李承乾從荷包摸出幾枚銅錢投入木箱。
李世民則是微微蹙眉,沒有動作。
客僧嘴角微不可察地撇了撇,轉身去招呼後麵衣著華貴的香客了。
出了門洞,院子裡巨大的銅香爐映入眼簾,爐中堆積的香灰如山,三隻手臂粗的高香正冒著青煙,爐中還插著密密麻麻正在燃燒著的短香。
金碧輝煌的歇山頂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簷角懸著的銅鈴隨風輕響。
往來香客,虔誠上香,雙手合十跪拜,口中喃喃念叨。
“阿耶,你看.......”李承乾壓低聲音,指向了廊下的一塊石碑。
那石碑,在竹簡中也有記載。
開皇七年隋文帝賜田千頃的聖旨。
“這裡的主持波頓,是朕.....是我親自下旨,於貞觀三年,讓他在大興善寺內主持寺內譯場。”
“波頓在天竺,也是王族出身。”李世民嘴角微揚。
“出身王族,卻甘願當個和尚?”李承乾疑惑了:“還真是.......”
不知該如何評價了。
“出身低微,可接觸不到什麼典籍。”李世民笑了笑:“正是因為有個好出身,條件好,所以從小可以研習內外典籍,以精通佛學。”
“就像是讀書一樣,若是家境不好,又談什麼從小接觸。”
“你在涇陽縣莊子上,那莊子上的入學考試你也見過了。”李世民笑道:“有開蒙過的和沒有開蒙過的,一比較,很明顯就能看得出來。”
父子二人穿過天王殿,眼前豁然開朗。
偏殿傳來誦經聲,殿內供奉著鍍金彌勒佛像,十幾個僧人正在做午課,殿內供台上,燃有長明燈四十九盞,都是精銅所鑄。香案上供著的時鮮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