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誰家的?”
“盧國公,蔡國公,吳國公還有陸家和顏家的拜帖。”
李複微微頷首。
“兩封拜帖,就安排在明天上午吧,著人去回個話。”李複說道。
陸家和顏家,應該是想來跟自己見一麵,問問他們兩家老頭兒在莊子上的事情。
顏思魯的兩個兒子,雖然人在長安,但是在朝中任職,不能經常到莊子上去陪著老父親。
就隻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有空,一家人才能團聚在一塊。
而另外的三封請帖,無非是要坐在一塊吃頓飯了。
乾脆都請一桌得了。
又不是沒坐在一塊吃頓飯。
“請帖,給他們回信,後天中午,涇陽王府設宴,請他們不吝賞光來吃頓飯。”李複笑道:“這請帖要是一家一家的去,光是吃飯,就不知道得多少天。”
這還是自己回長安的第一天呢,消息才傳出去。
李複也沒打算在長安城多住幾天,忙活完人情往來,就趕緊回去得了。
還是莊子上住著舒坦自在。
反正,一回長安,就多的是亂七八糟的事情。
包括這回,李二鳳跟自己說的大興善寺,後續,得牽扯出不少麻煩呢。
自己也隻是講個故事,身為太子少傅,給學生布置點正經作業而已。
誰能想到,作業這事兒,學生沒做,學生家長搶著要做。
“是。”老周應聲:“那老奴就按照郎君的吩咐,給各家回信了。”
“恩。”李複應了一聲。
躺在屋子裡,還是想著老婆孩子都在身邊心裡更踏實.......
幾日後,長安城裡的人情往來總算是理清楚了,李複馬上吩咐隨行的護衛,趕緊回莊子上。
李複頭天走了,隔了一天,英國公夫人就帶上丫鬟仆從,還有一馬車的禮物,奔著涇陽縣莊子上去了。
臨走之前,總算是想起了還有個在書院裡讀書的兒子,捎帶著從家裡給兒子打包了一些新衣裳新靴子帶上了。
到時候送到書院裡,天氣也涼了,也該是換衣裳穿了。
至於自家女婿送的佛像,也擱在了自家的佛堂裡了。
莊子上,李複回到家裡,陪在老婆孩子身邊,也跟李韶將自己在長安城的這幾天辦的事兒說了說。
“母親即便是去寺廟,也是為父親求平安。”
“父親在外帶兵打仗,戰場上刀兵無眼。”
“早些年,父親帶兵,也並非隻是穩坐後方,能有今日,也是戰場上拚殺來的。”
李複一邊聽一邊點頭。
唐初的猛人,年輕的時候帶兵個個都是親自衝。
李世民是這樣,尉遲恭,程咬金,秦瓊這些跟在李世民身邊的,也都親自衝陣。
“家裡的田產,母親倒是捏的緊,這一點倒是不用擔心。”李韶笑道。
“你還知道這些呢。”李複驚訝了一下。
“那當然,未出嫁之前,這都是自家的事情,而且,在家中跟著母親學掌家,你以為隻是母親叮囑幾句就可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