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立德繼續說著。
“況且,龍首原上本就有宮殿,若是真要修建新的宮殿,選址在那裡,能與周圍連成一片,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
龍首原上有宮殿,這個李複知道,龍首原本為隋大興城北的三九臨射之地,內有觀德殿,是舉行射禮的地方,如今大唐也是沿用觀德殿,功能還是老樣子。
“龍首原這麼個好地方,結果修太極宮.......”
閻立德笑道:“也不能隻看宮殿啊,太極宮的存在是必然的,縱觀整個長安城便知道了,所以,當初勘探的時候,並無不妥之處。”
要是有不妥,那太極宮也修不成。
在李複看來,大明宮的事情,應該要提早提上議程了。
現如今朝廷也有錢了。
連續兩年都是豐年,國泰民安,周遭沒有戰事,戶部的庫房又行了。
且不說國庫,宮中內帑,也富裕起來了。
稅收什麼的暫且放在一邊不說,就今年冬天整頓佛寺,查抄佛寺資產,清查佛田,抄家,就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過程令人痛心疾首,但是結果大快人心呐。
甭管是哪方麵的“快”,總之,查抄出來的資產財貨,都充公了。
能沒錢嗎?
有錢,有錢那就想想辦法,改變改變宮裡的環境先。
太極宮的地勢是先天不足,不管宮中修的再怎麼好,也沒法彌補了,所以,乾脆就彆在太極宮這塊地方使勁兒了。
龍首原,不挺好嗎?
再者說,以太極宮目前的規模來看,已經滿足不了大唐的地位了。
宮裡坐在兩儀殿的那位,好歹也是天可汗來著。
逢年過節的,諸國派遣使者來長安,太極殿覲見麵聖。
怎麼看,宮殿的規模,都不足夠了。
說白了,太極宮現在配不上李二鳳的逼格了。
皇帝要麵子,朝廷也是要麵子的,大唐的麵子,不能丟。
不過.......
李複心裡琢磨著自己的小九九。
這事兒,得往後推。
萬一李二鳳要修大明宮,把閻立德和薑確給要回去怎麼辦?
莊子上指望誰去?
這可是兩名得力乾將,用的順手的自己人。
要是被李二鳳給要回去了。
行宮沒修完,這麼大的攤子,找誰接手?
馬周?王玄策?杜構?還是竇奉節?
都太年輕了,跟著閻立德和薑確才學了多點東西?
還得再沉澱沉澱才行。
畢竟,這種事情,還是那句話,術業有專攻。
雖然嘴上說著土木老哥畢業去工地打灰,會打灰,但是可不是隻會打灰.......
李複心裡盤算下來.......
這事兒他就不提了,什麼時候李二鳳自己想到了再說。
反正朝廷一旦要修新的宮殿,工部和匠作監就有的忙了。
眼下,要緊的不是李二鳳的麵子和逼格,而是莊子上的建設工作。
他區區一個皇帝,都有太極宮了,先湊合著住吧。
至於長孫皇後。
李承乾不是要在宮裡修個暖閣嘛,沒問題的。
冬天住的地方有了,夏天........反正每年夏天也是拖家帶口的去翠微宮避暑。
這樣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完美!破費可特!
李複在心裡為自己的想法而鼓掌!
有這時間,李二鳳還是多攢攢錢吧。
清查寺廟的工作還在繼續呢。
而且,地方上還沒有動手,等到地方上動手了,查出來的東西,會更多,裝進箱子裡,貼上封條,送往長安.......
戶部睜眼就是數錢的日子還會遠嗎?
不行就給李二鳳提個建議,清查出來的多餘的掛靠佛田,讓他們補稅!
當然,自己也不是什麼魔鬼,隻是給天可汗陛下提供一個建議而已。
而偉大的天可汗也不是什麼魔鬼,畢竟是大唐的皇帝,當然要為大唐的子民著想。
補稅這種事,也不過多追究,從貞觀元年開始補就夠了。
武德朝的事兒,那時候律法不完善,就權當放你們一馬。
多好。
這樣下來,朝廷就有錢了,到時候修新宮殿的時候,大可不必摳摳搜搜。
給修宮殿的工匠們的待遇好一點就好。
不過,朝廷要是修新宮殿,可不像莊子上這樣,是招工。
而是,徭役。
征徭役,人們乾活,是無償的。
想到這裡,李複也不由得歎息一聲。
但願天下清查寺廟之後,朝廷能夠富裕到,修宮殿的時候,給徭役發放一些他們該有的福利。
哪怕少,也不至於讓人家白乾活。
如此,說不定李二鳳還能在史書上再多一個好名聲。
想想當初長安城修競技場的時候,大安宮掏錢,也是雇傭製,而不是太上皇下旨征徭役。
因此,李淵還在長安城的百姓口中落了個好名聲呢,因為那會兒,正是受災的時候,太上皇掏錢雇人修競技場,百姓們出力掙錢,買糧食,養活家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算下來,是好事,是功德一件。
跟著閻立德在行宮裡溜達,彆說,人多乾活就是快。
當然,本來行宮的規模.......比起長安城裡的皇宮肯定是沒有那麼大,但是也跟大安宮差不多,甚至,比大安宮大一點。
宮殿不用修那麼多,行宮行宮,吃飯睡覺總共就那麼點地方,用不著花裡胡哨的弄那麼多的殿宇。
主殿,偏殿,寢殿,亭台樓閣,花園假山,行宮住著主打的就是一個身心放鬆。
所以,居住的舒適度,目之所及的景觀搞好,就足夠了。
這是最基礎的,剩下的,就是錦上添花,至於能添成什麼樣,就要看預算了。
但是,這行宮有預算上限嗎?
長遠來看,沒有。
不過時間是有限製的,總不能修個幾十年,那還讓不讓老頭兒來住了?
老頭兒等得起嗎?
“這得等到來年開春以後,才能再開工了。”李複說道:“還要等到春耕之後。”
在工地上乾活的工匠,都是家裡的頂梁柱。
論起來,外麵的活兒再重要,也比不過家裡的地重要。
地種好了,關乎著家裡一整年的口糧。
不管什麼時候,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掙錢攢著,買糧食?
糧食的價格,說變就變,還不如指望自家地裡的糧食產出,更令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