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涇陽王府的商隊遍布整個大唐。
也就是說,大唐所有重要城池,都有涇陽王府商隊的影子,一些繁華的城鎮,還有王府麾下的產業。
店鋪,工坊什麼的。
不然靠著商隊從長安往四處運貨,累死人,而且成本也高,倒不如選擇合適的地方,建造工坊鋪子,就地生產,商隊也隻負責周圍,而後各司其職。
商隊去的地方多,李複也就能惦記廣州那邊了。
港口,外來商人,新鮮的玩意兒。
等來年,就讓去廣州的商隊好好留意留意新的作物,種子什麼的,合適的,帶回長安來,專門開一塊試驗田,種著試試。
考慮到環境因素,廣州那邊也得置辦塊地,當做試驗田。
李複當即將自己的想法跟自家夫人說了說。
“完全沒問題啊。”李韶笑道:“好東西越多越好不是。”
“除卻家裡之外,莊子上還有酒樓呢,酒樓每日那麼多往來的商旅客人,也是個掙錢的地,我看了今年酒樓的賬本,足足比去年翻了三番呢。”
李複起身,走到牆邊的屏風處,屏風上繪製的,是一幅地圖。
廣州,從廣州出海,沿著海岸線往南走,那裡,有產量很高的稻子。
這地方,叫占城。
現在,還不是大唐的領土。
心中歎息。
這地方好啊,氣候好,適合稻子生長,要不然怎麼會有占城稻這樣的好東西呢?
而這種好東西如果不歸大唐,心裡總覺得,缺點什麼,這是遺憾呐。
既然是遺憾,那就得補。
這種事,用不著自家商隊,隻要告訴李二鳳,他紅著眼,嗷一聲就上去了。
不能隻讓自己心裡癢癢不是。
什麼時候嶺南道能多個安南都護府........
李複的手指重重地點在屏風地圖上的"林邑"位置,眼神漸漸變得深邃。
“夫人,可知道這個地方?”李複轉過頭去,看向李韶。
李韶微微頷首。
從小到大在家中,也讀過不少書,便是父親的兵書,也曾閱覽過。
那個地方,是林邑。
漢末的時候,東吳的水師,就曾經到達過那裡,與林邑有往來,在那個時候,東吳在南海就已經開辟出了一條海上的航道。
衛溫、諸葛二將率領甲士萬人,浮海求夷州、亶州。
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等人揚帆出海,遊曆南海諸國。
撰寫了《扶南異物傳》和《吳時外國傳》。
從這兩本書裡,知道了有林邑國,扶南國,典遜,句稚國,歌營國,古奴國,扈利國,大秦國等。
此大秦非彼大秦。
“自廣州出海,往南,順著海岸線的方向走,就能到這裡,這裡,還有這裡。”
李複一邊說著,一邊在地圖上指著。
過了雷州與崖州之間的海峽,一路向西,便是林邑。
李複惦記的占城稻,就在林邑境內。
“這裡,有一種稻子,在這一塊範圍內,一年熟三次。”李複用手指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圈。
“三次啊,一年產這麼多糧食。”
“這麼多糧食,能活多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