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9章 林邑_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529章 林邑(2 / 2)

"今日請各位來,是要議一樁關乎大唐萬民肚皮的大事。"李複盤膝而坐,目光掃視過眾人:“大家可知道,嶺南以南,有個叫占城的地方?”

眾人稍加思索。

“可是林邑國境內?”蘇定方說道:“聽說去年還來進貢過馴象。”

李複微微頷首。

“沒錯,就在林邑境內,林邑境內的占城,有一種稻子,歲可三熟,耐旱抗澇。若引種江南,畝產翻倍不止。”

“在嶺南與林邑氣候相同的地方,一年熟三回,往北,江南西道,江南東道,不比嶺南氣候,但是一年熟兩回,是沒有問題的。”

屋內驟然一靜,連侍婢添酒的聲響都清晰可聞。

李承乾更是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如果真是這樣,引進大唐,能填飽好多百姓的肚子了。

“殿下是想要引進此稻?”馬周問道。

"不錯。"李複笑道:“否則,今日也就不會將諸位召集到這裡,坐下一起吃這頓飯了。”

“我想著,咱們先商議商議,具體呢,寫個奏章,初步擬個章程,而後,送入宮中。”

“當然,奏章之中,諸位是否想要落款,皆是自願。”

“話先說下,奏章落款之後,將來這件事朝廷要做了,或許,可能會被派到嶺南去。”

李複先將可能發生的,提前告知。

至於後續,是否在奏章上留名落款,全看自己的選擇。

竇奉節動作頓了頓。

"三熟?真有這等神稻?”

王玄策不慌不忙地端起一杯酒,一飲而儘。

“這個不難驗證,廣州口岸有諸多嶺南的,還有海上的商人在沿海口岸交易,到時候派遣一隊人馬前往,在他們中間打聽打聽,說不定還能帶回實物,一旦驗證屬實,這等好東西,豈有視而不見之理?”

“如此一來,送進宮中的奏章,也就言之有物了。”

李複看向王玄策,臉上帶著笑意:“王主簿說的不錯,東西帶回來,咱們就言之有物了。”

“《嶺南異物誌》中倒有記載,隻是不知道竟能一年三熟。”李承乾說道:“是因為氣候原因?”

他更想知道這個問題。

大唐疆域廣闊,自南到北,氣候有諸多變化,不同的區域,種植的作物不相同。

《晏子使楚》中有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沒錯,都知道越往南,天氣熱,雨水多,原因就在這裡。”

“天氣熱有利於作物生長,雨水多,保證了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光照,水分,熱量,滿足了這些條件之後,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就會縮短。”

“咱們北方這邊,冬天相對閒散,不就是因為天氣冷嗎?”

蘇定方不問太多,在李複的話一說出來的時候,他就在思索,如何去林邑了。

“自泉州出發的話,乘東南風四十日可達占城。”

“但是需要等明年四月份季風轉向,現在去是逆風。”

馬周驚訝,笑問著:“蘇將軍連南洋季風都了如指掌?”

“以前認識過一個波斯的海商,就詳細打聽了一些事情。”蘇定方說道:“他們的商隊有六桅海船,底艙能裝千石。若朝廷真要取稻種,這種船,倒是可以研究研究,在海麵上運送貨物,這是利器。”

商人的貨船跟水師的戰船是兩碼事。

當然,也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運貨是運,運人也是運。

"嶺南到林邑陸路要翻越五嶺,比海路凶險十倍。"李複慢悠悠地夾起一塊肉塞進嘴裡,咽下去之後才繼續說:“所以,走海麵上,最合適不過,船隻的事情,可以到廣州當地去,好好研究研究。”

不僅外來商人有好船,大唐自家商人,也有。

掙錢的貿易從來不缺有魄力之人因為掙錢而去推動技術發展。

竇奉節的酒盞"當"地磕在桌沿:"等等!這事真要...真要跨海去辦?"他喉結滾動,"我以為隻需讓嶺南那邊...交給嶺南當地的官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竇奉節的反應,讓李複有些失望。

“算了。”李複笑著搖搖頭:“酂國公不想參與其中,也是理所當然。”

說罷,也就不再對竇奉節說什麼了。

給機會,想要拉一把,但是本人不上道,使再多力氣也沒用。

這種事情,竟然想著推出去?讓嶺南那邊的官員去辦?

這是一封信送過去就結束了的簡單事嗎?

李承乾低著頭,心中也是默默歎息,對竇奉節帶了幾分失望。

很明顯,王叔叫來的這些人,參與這件事,是要給他們立功的機會。

結果竇奉節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蠢話來。

士則公竇軌)英雄一世,結果兒子卻.......

其餘眾人聽到李複與竇奉節的這兩句對話,心中也無不為竇奉節歎息。

在這莊子上這麼久了,竟然還不了解涇陽王殿下。

這一年,不能說白乾了,也隻能說是........半吊子的水準了。

“不不不,我不是那個意思。”竇奉節也慌了。

倒也不是不想參與.......怎麼說呢........

嶺南那地方,實在是可怕。

如果被派去嶺南盯著種地的事,那還能全須全尾的回來嗎?

那地方瘴氣多,蛇蟲鼠蟻的,更多,多到一想就令人頭皮發麻。

自己尚未成親........家中還要靠著自己.......

暖炕上升騰的熱氣裡,竇奉節額頭沁出細汗。

馬周突然輕咳:"下官鬥膽問一句,此稻在江南可能兩熟?嶺南濕熱多雨,人少地散,道路不便,實在不是個種糧的最佳選地,若是能移植到江南地區。"

"馬長史顧慮得是。"李複:“移植是可以移植的,不過,還是要試驗一番才行,找與林邑環境相同的地方,種植試驗田,包括在江南地帶,也開一塊試驗田。”

“除卻試驗一年三熟或是兩熟,稻種,也要培育。”

“最初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適合的。”

“這就需要有這方麵經驗的官員和老農了。”李複說道。

當然,最合適的,就是拿下林邑。

喜歡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請大家收藏:()大唐:天上掉下個銅板都得姓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好眠金魚 網遊之逆陰陽 王者:他攪屎棍,誰讓他打比賽的 全民航海:我的載具是玄武 綁定係統後,我靠吃瓜暴富了 共赴天光 小生不才,一劍可開三萬裡 星際神考:華夏卡牌殺瘋了 旗房房間 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