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提出的條件很奇怪,既然讓人家挖砂了,你管它先挖哪兒後挖哪兒,隻要不把砂子堆到路上就行。
支書黃承印心存疑惑,但也不好提出來。
在他看來,江寒回到村裡一年多時間,他做的事都是考慮整個村的利益。
江寒領著畢老三去了河道,給他劃定了幾個範圍,規定了堆砂的地點,要求他們一個月運一次砂。
畢老三問道“為啥是一個月運一次砂?”
江寒指著半山腰“看見沒有?知道那是什麼地方?”
畢老三去過那個地方,是江寒改造的民宿“伴山房”。
原來隻有江寒家的院子,後來又在老地基上建起了新院子,又把村民的房子改了改。
目前,山半腰的民宿已經形成了規模。
外地一個朋友不知道從哪裡聽說了“伴山房”非得過來住一晚。
畢老三等了三天才訂上房間。
過來看了看,畢老三也服氣了,江寒還真是豪橫,有錢!
本來破破爛爛的院子,居然讓江寒帶著村民搞得這麼高檔!
“伴山房住的有尊貴的客人,市領導都打過招呼的。你要是整天拉砂,讓客人休息不好,到時候你這砂也挖不成。”
江寒這麼一說,畢老三就明白了。
拉砂的車都是二手大卡車、拖掛車,開起來的噪音極大。
“好,那就積起來,一個月拉一回。”
在人家黃溝村的地盤上,畢老三能答應的都答應。
更何況,這些條件都不妨礙他挖砂掙錢。
很快,畢老三又搞來了幾台挖砂機,找來了技術工人把被村民破壞的幾台機器也修好了。
於是,挖砂正式開始。
期間,楊傑也偷偷來到黃溝村。
畢老三說楊傑雖然退出了金發建設工程公司,但給他的錢一分也不會少。
因為,武寧縣的縣委書記還不到退休的時候,到時候還得靠著楊傑疏通關係。
看著河裡出現的大坑,逐漸堆積起來的小山,畢老三和楊傑的眼睛直冒金光。
……
黃溝村這個硬骨頭終於算是軟下來了!
沒有黃溝村在前邊硬頂著,全縣的清淤疏浚工程進展神速!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蔣繼鐘在三河縣的名聲達到了頂峰!
大家都看到一個事實楊時鋒時時處處都讓著蔣繼鐘,而蔣繼鐘則是毫無顧忌地大乾快上!
縣裡開始流傳著一種說法蔣繼鐘是改革派、先鋒派!
三河縣這麼多年經濟發展落後,主要是觀念滯後!
觀念滯後直接導致政治上的遲鈍、行動上的遲緩、發展上的遲滯!
要改變三河縣的落後局麵,必須有堅定不移的決心、雷霆萬鈞的手段,大膽破僵局,奮力開新局!
江寒當然聽到這種說法,立馬感到蔣繼鐘真是耐不住啊,急於出成績,急於樹形象!
這種說法的源頭,江寒基本可以斷定就是在蔣繼鐘這裡。
有改革派、先鋒派,就有保守派、守成派。
保守派是誰?不言而喻,當然是楊時鋒。
江寒向楊時鋒透露了這種說法。
楊時鋒還是第一次聽說,明顯是愣了一下。
這就是當一把手的悲哀之處,好多信息他是第一個知道,但也有很多信息他是最後一個知道,甚至是一直都不知道。
馬克斯韋爾曾說在許多組織中,老板是最後知道重要信息的人。
其實官場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