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可能認為現在的服務器夠用了,但你的企業一旦做大,你將擁有海量數據!”
“這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和數據將以幾何量級以驚人的速度在膨脹!”
“互聯企業、電信、銀行現在的數據中心不管是麵積,還是服務器的容量、數量遠遠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
“有人可能說了,服務器的容量不夠,就擴大!數量不夠,就增加!”
“但是,你的企業在這個大城市裡,有那麼多的空間讓你放服務器嗎?”
“你的服務器容量和數量增加,最大的問題是能耗!有那麼多能源讓你用嗎?”
“能耗的最大問題是如何散熱,那麼多台服務器在一起,散熱所耗的電量占整個企業的60!”
“將來,我們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不是人才問題,而是能源問題。就是如何來節能降耗!”
“為了解決散熱問題,微軟就在海底建數據中心。因為海底,溫度低,能夠自然散熱。”
下麵的人又議論起來,特彆一些互聯網企業的老板擰眉深思。
江寒知道,互聯網、電信、銀行等企業越發展,數據中心建設就顯得越重要。
如果把這些企業比作一個工廠,那麼數據中心就是車間,信息需要在這裡集中處理、存儲、交換。
全球最大社交網站face就在北極圈附近的呂勒奧建了一處海外數據中心。face每天十億活躍用戶發表在網上的各類消息,歐洲地區的數據會在這裡交換彙總。
選擇呂勒奧是因為這裡作為一座工業城市,電網可靠、電價便宜。
又因為靠近北極圈,這裡的低氣溫有利於數據中心散熱。十月即開始飄雪的呂勒奧冬季最低平均氣溫大概在零下6攝氏度至零下14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44攝氏度。
巨大的風機將外部冷空氣引入機房內,為成千上萬台服務器物理降溫。沿著附近的河流,face造了十二台水力發電裝置,為數據中心可再生能源,節能環保。
江寒喝了一口水,拿起話筒“借鑒歐美發達國家互聯網、電信和銀行發展的經驗,幾年之後我們的這些企業也將麵臨同樣的問題數據存到哪裡?放到哪個地方最安全?哪個地方的能耗最低?”
“過去,對於90的企業、機構來說,配置的‘數據中心’遠離用戶、遠離主乾網絡、失去運維的便捷性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現在,國內很多互聯網企業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用上了數據中心機櫃。”
“數據中心機櫃的標準與模塊化普及,使短時間在偏遠地區大規模建設數據中心成為可能。”
“美國的很多企業,比如微軟,比如eaby等等,都把他們的數據中心建在遠離大城市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空間夠大,電價便宜,散熱方便。”
“一般說來,數據中心選址有以下四個要求氣溫低且恒定、地質條件穩定、通風條件良好、電價比較優惠。”
聽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
江寒的打算是想把互聯網企業、電信企業和銀行的數據中心放到三河縣!
這想法真的是夠大膽!
對於信息爆炸、數據膨脹這些詞,會議現場的人並不陌生,對於微軟等企業四處選址建設數據中心也有所耳聞。
除了一些互聯網公司的老總,其他不少人是第一次聽到如此詳細的介紹。
原來,數據中心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