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是對曆史一知半解,張辰也知道這位大宋三朝名臣的大名,然而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是源自一篇名文,大文豪蘇軾的《陳公弼傳》。
嘉佑六年,在歐陽修的推薦下,蘇軾參加了名為“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的製科考試,最終他的對策被評為第三等一、二等虛設,第三等為實際上第一等)。
須知此前整個大宋隻有一個吳育中過這種製科的第三等,因此蘇軾中第三等被稱為“百年第一”,隨後得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而當蘇軾意氣風發地出任鳳翔府判官相當於市政府秘書長)後,又被當地一眾衙役尊稱為“蘇賢良”。
鳳翔知府陳希亮得知此事,曾大怒發言:“府判官,何賢良也?”
從此,他對蘇軾不假辭色,處處刁難,橫豎看不順眼。蘇軾年少氣盛,不甘受辱,總是針鋒相對。雙方一時勢同水火,互不相讓。
可是,怪就怪在陳希亮去世後,蘇軾竟破例為其撰寫《陳公弼傳》,使其萬古流芳,這是為何?
其實,陳希亮與蘇軾皆是四川眉州人氏,陳蘇兩家數代世交,論輩分陳希亮是蘇軾的世叔。
陳希亮的四子陳慥更是蘇軾的好友,曆史上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時,正是陳慥陪伴著蘇軾度過那段煎熬的時光,諸多事跡皆被蘇軾記載於另一篇《方山子傳》中。
至於陳希亮在鳳翔時何以處處打壓蘇軾,絕非嫉賢妒能,而是因蘇軾“年少暴得大名”,經常鋒芒畢露,恐其自毀前程,這才對他一直進行挫折教育。
多年後,曆經宦海沉浮,做官做成旅遊家的蘇軾終於體會到陳希亮的用心良苦,發出這樣的感慨:“陳公是我的長輩,於鳳翔兩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形於言色,已而悔之’!”
實際上陳希亮一生的功績,張辰的認知基本來自蘇軾的那篇傳記,並不了解他曆任的官職,更加不知他曾出手幫過張氏一族,故而才對馬武所稱的“陳太常”是何人一片迷惘。
不曾想竟是間接關聯上了曆史上的名人,張辰不由得更感興趣,於是又追問起了此案的經過。
馬武瞧見張辰精神振奮的模樣,有些難以理解,卻還是逐漸地把案情慢慢地講述了出來。
原來遇害的官人便是陳希亮的二子陳恪,今任滑州推官,他和妻子石氏此行本是要回眉州老家省親的,並於兩日前途經竹山縣,暫住在城南的官驛。
都說隆重莊嚴歸故裡,樹碑立傳與天齊,這話一點不假。
陳恪的父親陳希亮原先不僅是房州的父母官,更是掌管整個京西路的轉運使,在本地又官聲極佳。
這回陳公的兒子兒媳路過房州故裡,連路、州兩級長官都出十裡相迎,何況是這竹山小縣?
提早得到消息後,竹山的知縣吳通、縣丞王祿、縣尉孟子臨幾位親民官自然得齊齊出動,從迎接陣仗到官驛布置,儘皆精心地做好了布置,隻為表達竹山上下對陳公一家的敬重,哪怕陳恪夫婦隻在竹山停留一兩日。
可往往是人算不如天算,陳恪夫婦一路從河北路滑州上千裡走來,一直平安無事,偏偏就在父親治理過的大宋腹地遭了難。
案發的當日,便是張辰來到竹山縣城的那一日。
那一日,陳恪一家已在竹山縣城歇了一夜,打算午後便啟程繼續南下。
於是縣衙早早便遣了驛馬腳夫前來伺候,並有縣衙一幫弓手在官驛外巡邏護衛。
吳知縣更是貼心地吩咐城裡最好的酒樓送來佳肴美酒,在官驛正堂擺好席麵,召集一眾官紳準備為陳恪餞行。
豈料在官驛正堂上這一等,卻是等到了日出三竿,始終不見陳恪夫婦的人影。
吳知縣等人茫然不已,隨著時間流逝心中愈發不安,最終隻得大著膽子遣人前往後堂查看,竟發現院中隻有陳家隨行的家仆侍女,獨獨不見陳恪夫婦的身影!
吳知縣趕忙命人過問,家仆侍女卻隻道,陳恪夫婦一早便去往城北的女媧廟上香去了,且命令他們不必隨行,先行在官驛中收拾行李便是。
眾人得知此一節卻也沒生疑,因為竹山縣可是“女媧之鄉”,不僅城北的女媧廟香火鼎盛,城南三十裡外還有一處女媧山,更是久負盛名。
唐末杜光庭的《錄異記》裡便已有記載,先祖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地方便是竹山縣境內的女媧山。
故而大家雖然心裡暗道陳恪夫婦做事不地道,但也不難理解,畢竟陳恪夫婦成婚多年來一直無子,此行倒是事出有因,如此算來是白緊張了一場,不過也鬆了口氣。
但陳恪夫婦畢竟身份貴重,安全問題不可馬虎。
原本吳知縣生怕出了閃失,曾下令命一眾弓手前往城北的女媧廟外候著,卻又莫名想到,緣何陳恪夫婦一早便暗自離了官驛,連家仆侍女都不帶,應是為了隱秘前行,到底久婚無子於禮法上並不光彩。
於是吳知縣又下令將人撤了回來,隻在官驛中靜靜等待。
可就是這一念之差,終究是出事了。
時間很快到了日落時分,眼看著天已經擦黑,空氣清冷中帶著一絲山風的寒意,陳恪夫婦卻一直未歸。
吳知縣等人也終於發現事出蹊蹺,這才趕忙命人前往女媧廟查看。
而此時此刻,城北女媧廟附近的一處酒肆,一個醉酒的男子正在院子外麵的牆角處搖搖晃晃地站著。
他轉身解開衣襟,準備在院外的水溝裡方便一番,大概四尺多寬的溝塹裡儘是渾濁發臭的泔水,上頭還漂浮著不少碎枝草葉。
就在男子準備酣暢淋漓的一瞬間,他迷迷糊糊瞧見溝裡似乎有一個東西正在不斷沉浮,長短如同一段截斷的漆木。
原本他也並不好奇,故而未湊近看個究竟,豈料那東西竟隨著水流已然慢悠悠地漂了過來,且很快便進入了酒樓明晃晃的大燈籠所照明的範圍,水溝裡的那個東西也終於在光影交接中露出了真容。
男子一眼瞥去,尿意瞬間中止,驚恐至極往後一栽大叫起來!
那水麵上漂浮而來的,分明是一具仰麵朝天的屍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