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天來寧城路過夜市街的時候,我就有過溜達一圈的念頭,找補一下在滘鎮吃宵夜的感覺。
隻是這幾天被應酬所累,一時間竟然忘了這個初衷。
要不是劉凱提起來,估計真就把這個夜市街給忘了。
之所以答應劉凱,也正是因為想起了這個事。
就這樣,我們一行五人起身前往不遠處的夜市街走去。
李亮這家夥有點顯眼包的意思,一路上說個不停。
其實多說一些吹捧的漂亮話,跟留下好印象是不能劃上等號的。
至少在我心中,這個李亮的形象就遠不及劉凱。
劉凱雖然話不多,但說出的每句話都能給我留下眼前一亮的感覺,而李亮,活脫脫一個跳梁小醜。
當然,我也明白良莠不齊的人才定律,一個公司那麼多人,怎麼可能沒有一個投機鑽營的人物?
集團能有現在的規模,靠的不是我一個人,也不是劉凱這種精英骨乾,而是靠的所有人。
所以,麵對李亮的吹捧,我內心再怎麼不屑,表麵上還是微笑迎合的。
很快,就來到了夜市街。
此時是晚上的十點半,如劉凱所說,這裡的人氣確實很旺,一眼望去儘是攢動的人頭,喇叭裡傳來的響亮叫賣聲不絕於耳,基本上跟當初的小河差不多了。
我也不記得多久沒有在深夜走過這樣的街頭了,五年?六年?又或是更久。
以前還挺向往,因為可以回味一下當初在工廠打工時的樂趣。
隨著事業越來越大,感情上的問題越來越多,我就沒時間,也沒心情再回味了。
久而久之,就忘記了‘夜市攤’這個具有特彆意義的詞彙。
今晚重迎此景......怎麼說呢?可能是年齡大了,也可能是物是人非,我的內心並沒有湧現所謂的激動和興奮,反而還有些隱隱的傷感。
時光一去不複返,再怎麼樣,我也回不到十八歲的那個工廠了。
當然,來都來了,我也不會那麼掃興,在劉凱的安排下,我在一處大排檔的凳子上坐了下來。
這個大排檔的老板跟劉凱應該挺熟悉,也不知兩人交流了什麼,然後,這個大排檔就不再接客人了。
“李亮,你去買一點燒烤過來。”
“秦子恒,你去搞一點酸鴨和筒粉過來。”
“黃明,你去搞一點......”
見劉凱又買了那麼多菜,我不由抬手製止,“凱哥,咱們就五個人,能吃得了那麼多菜嗎?”
這一次劉凱沒有聽我的,“何總,您好不容易來一趟,肯定要多嘗嘗這邊的美食,您不用擔心吃不完,等會我打包留著明天當飯吃。”
盛情難卻,劉凱都這麼說了,我也隻得作罷。
大排檔的桌子都不大,可劉凱點的菜實在太多了,然後就用四個折疊桌子組成了一個超大桌子。
這家夥也是個人才,不知道從哪又搞來了一張玻璃轉盤。
這樣一來,就解決了菜在對麵不易夾到的問題了。
“李亮,黃明,咱們先敬何總一杯,感謝他為了咱們的事,勞累了這麼多天。”
說著,劉凱跟李亮黃明等人齊齊端起了酒杯。
“都是自己人,你整那麼多花活乾什麼?”
我一邊無奈說著,一邊也端起了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