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
趙塵原先為劉備定下的戰略,乃先取青州,而後兗冀,北收幽州,拒遊牧民族於幽北,東取並州,再取司隸。
隨後便可揮師南下,豫、揚兩州,儘在掌握。
荊州和西川富庶之地,阻擋不了大軍堅毅的步伐。
進可取南蠻之地,一覽新奇山水之妙;退可守華夏中原,縱享繁華安定生活。
由北而南,實在是最佳路線也。
可如今趙塵剛剛取了青州,便遭到了曹操、袁紹和孫策的三麵聯合攻擊。
當今中原之中最強大的三股力量,聯起手來對付劉備。
趙塵不得不改變策略,從夾縫中謀求利益最大。
選擇在曹操尚未站穩腳跟的揚州九江郡和廬江郡下手,先取長江以北,然後北上沛國將曹操圍困在蕭縣,以謀求曹操的兗、豫兩州。
揚州,下轄九江郡、廬江郡、丹陽郡、豫章郡、吳郡、會稽郡,共計六郡九十二縣,人口頂峰時期達一百零二萬戶四百三十餘萬人,乃實打實的大州。
如今吳郡、丹陽郡、會稽郡三郡已然全部落入孫策之手,豫章郡暫由諸葛亮叔父諸葛玄掌控。
唯獨九江郡和廬江郡,曹操初得而未曾安定。
曆史上,曹操並未染指這兩個郡。
九江郡太守邊讓,善於辯論,辭賦,年輕時便聲名在外。
曹操占領兗州之時,邊讓仗著自己的才氣,不把曹操放在眼裡,多次輕視和貶低曹操。有邊讓同鄉人向曹操誣陷邊讓,曹操則讓郡中官員將邊讓就地誅殺。
而後,周昂繼任九江太守。
周昂乃袁紹部將,後被袁術所破。
曹操收了袁術之後,本想著派嚴象入九江郡任揚州刺史,可此時大部分州郡都不屬於曹操,周邊勢力也隻有劉備,對於曹操而言任嚴象為揚州刺史並不現實。
於是,便將九江郡交給嚴象治理。
嚴象年少時聰慧博學,有膽識和智謀,是個厲害的角色。
至於廬江郡太守陸康,此人與陸遜還是親戚關係,乃吳郡陸氏子弟,忠於東漢朝廷,有相當顯著的政績。
漢末亂世,陸康為朝廷抵抗孫策。
城陷後,去世,對此吳郡的陸氏也與孫策結下了梁子。
又有劉勳任廬江太守,此人與曹操有舊情誼,故而曹操領軍前來之時便隨即投降了曹操。
趙塵領著一萬三千人,出盱台縣,直撲九江郡的鐘離縣。
拿下鐘離縣便可與九江郡治所陰陵不足百裡地。
大軍一路到了廣陵郡與九江郡交界處,曹操和孫策兩路大軍都未曾察覺。
趙塵下令讓大軍打扮成黃巾軍模樣,去除所有與劉備有關的因素,釋放那一萬黃巾軍的本性。
同時讓太史慈領著三千騎兵先行,繞過鐘離縣,前往南麵的棺材山,走狼巷迷穀以便銷聲匿跡。
進入九江郡之後,所有的人都以為是黃巾軍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