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縣,隸屬豫州潁川郡。
潁川郡乃至整個豫州最大的特點就是地處群山環抱之中,窪地平整,十分適合種糧食。
許縣的西麵,放眼望去全部都是山,說是群山環繞也不為過。
與洛陽最為接近的便是熊耳山,距離許縣不過一百餘裡地。
正所謂“一重山是一重關”,古代冷兵器時代,山可謂是天然的屏障,對於行軍打仗是最好的阻隔器,能輕鬆抵禦周邊的敵人。
許縣的東麵,乃是沃土良田,整個汝南郡便是不可多得的天下糧倉。
《讀史方輿紀要》評價許縣說“豈惟土田沃衍,人民殷阜,足稱地利乎?”
這一句“人民殷阜”實在是太重要了,古代所有軍隊開支幾乎全部來自於當地百姓賦稅。物阜民豐的許縣,可以為曹操征討四方無限量的後勤補給支持。
許縣的北麵,便是抵禦強大勢力袁紹最好的天然優勢——黃河,周邊還有許多關隘、重鎮,虎牢關、官渡、陳留、濮陽等等,足以保障許縣的安定。
許縣的位置還在兗州、豫州和司隸三大州部之間,乃天然的三角地塊也。
對於還處於發展期的曹操而言,既有屏障,又有糧倉,獨一無二也,十分適合曹操的生存。
但是對於劉備而言,如今尚未到時候取潁川郡。
許縣安全的保障,最重要的還是汝南郡。
拿下了汝南郡意味著許縣東南方向的大門敞開,也失去了天下糧倉的地位。可以說汝南郡是打開潁川郡和許縣的一把鑰匙。
所以曹操一直對袁術的汝南郡垂涎三尺,後來趙塵入汝南郡之後,曹操壓上全家本錢也要將趙塵趕出汝南郡,便是這個原因。
如今汝南郡在劉備手中,可以說曹操早已經坐立不安,肯定在想方設法尋找新的都城。
先前曹操匆忙之間就要與袁紹聯手,而後又對司隸用兵,恐怕也有這方麵的考量。
等曹操找到新位置,自然會撤離許縣,屆時趙塵在領軍拿下潁川郡,既不用花大力氣,又可以保障豫州全境在劉備手中,何樂而不為呢。
其次,趙塵心裡清楚,劉備雖然麵上說是誌在複興漢室,但那畢竟隻是一種籠絡人心的說法,亂世之中誰人不想一統天下,成就千秋霸業。
拿下豫州和揚州部分郡縣後的劉備儼然已成為了中原地帶勢力最為龐大的諸侯,此刻若是趙塵趁機拿下許昌,拯救天子於危難,挽救朝廷於即倒,雖是最大的功臣,卻始終無法成為一方君主。
關鍵從此以後,劉備便要聽命於天子,做事反而束手束腳。
等到後來,天子便會成為劉備的累贅,如何處理都不是最好的結局,就如元末朱元璋對於小明王頭疼一個道理。
再者,彼時天子劉協並未發布詔令,號召天下將士清君側。若是劉備貿然進攻許縣,曹操反過來給劉備扣上一個謀逆大不敬的帽子,那是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
所以趙塵暫時不取潁川郡,不取許縣。
經過趙塵的一番解釋,劉備終於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隨即笑道“軍師眼光獨到,深謀遠慮,備佩服不已。”
趙塵跪地謝罪“多蒙主公寬容,臣陣前臨時做的決定,主公也未曾怪罪。能輔佐主公乃塵的榮幸。”
劉備微笑著點了點頭。
主臣二人也算十分和諧。
至於曹袁聯盟,趙塵心中也已經有了初步的計劃,隻是此刻還不是時候實施,等袁紹大軍出擊幽州,與公孫瓚糾纏之時,便是出兵的最好時機。
曹袁聯盟雖然能一時間抵擋劉備前進的步伐,但並不能真正阻攔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