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三月,曹操領軍六萬餘人一路南下,選擇了出大穀關,走廣成關一路。
伊闕關一路,由於匆忙離去,沒有那麼多戰船,無法通行。
否則水路進軍,相對會快些,也輕鬆些。
原先準備兵出嵩山,攻打轘轅關的郭嘉大軍,此刻正駐紮在關口要道。
郭嘉想著與趙塵換條路走,內心還是在較著一股勁。
哪怕如今已經投入劉備帳下,麵對趙塵的老謀深算,作為一個頂級謀士,總是忍不住要與之一較高下。
選擇轘轅關,一方麵是出於郭嘉自己對雒陽地區的理解,轘轅關距離更近,也更容易攻打,另一方麵是他料定曹操不會將主力放在轘轅關,而是重點把守虎牢關以便力挽狂瀾。
這也算是郭嘉想著討巧的地方。
大軍到達轘轅關之時,曹洪早已經領軍駐紮。
看著兩邊都是高山峻嶺,郭嘉一時間也無計可施,便在關口二十裡地處當道紮寨,封鎖關隘進出口。
兩軍相持了約莫三四個月,曹洪不愧是守城名將,郭嘉多次嘗試過另尋他路,都無疾而終。
轘轅關巋然不動。
隻是郭嘉一直沒有放棄嘗試,畢竟趙塵那一路也未曾突破。
直到建安七年三月,北麵傳來消息,大軍已破汜水關,入主雒陽城。郭嘉看著戰報,一顆懸著的心逐漸落下。
“比不過就比不過吧。”他自我安慰,“跟著多學學。”
過了數日,前線來報,說曹操領大軍到了大穀關。
郭嘉突然意識到曹操選擇了另一條路。
他立刻計劃分兵兩路,一路就屯在此地,封鎖嵩山路,一路前往廣成關,阻攔曹軍南下之路。
剛要出發,便收到了趙塵的書信。
書信內容很簡單,表達了趙塵對郭嘉的敬佩,並要求郭嘉按兵不動,就算曹操領軍殺到跟前,也不必出擊,安心駐紮即可。
郭嘉並不理解,但遵守軍令乃天職。
三日之後,曹操大軍繞開郭嘉大軍,過大成關,一路南下。
轘轅關守將曹洪領軍撤離,直麵郭嘉大軍。
曹洪拿出曹操給郭嘉的書信,請求郭嘉看在曾經是戰友的基礎上放他們一條生路。
郭嘉笑道“今日算是我還給孟德的人情。”
他大手一揮,大軍讓開一條路。
曹洪急忙領軍撤離,與曹操大軍會合。
曹操得知消息,不禁感歎“與奉孝之緣就此斷也。”
麵對前方的穎川郡,眾人又憂心忡忡。
守將張遼乃劉備帳下數一數二的將帥,領大軍兩萬駐守穎川。而曹操又與張遼有舊怨,肯定無法輕易通過。
直到到了穎川郡境內,眾人才驚訝地發現張遼並沒有領軍前來阻攔。
“莫非是張遼對主公有所懼怕?”於禁隨口說了一句。
眾人自然無從知曉,趙塵早就吩咐過張遼不必阻攔曹操,任由其南下。
時隔一個月,曹操挾天子終於踏入了荊州。
另一邊,趙塵好不容易解決了雒陽城中曹操留下的難題,俘獲了司馬懿,也讓其臣服於劉備帳下。
突然來了一個人,此人姓徐名璆,說是有重要物品呈獻。
劉備不明所以,命人將其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