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月宰法度一視同仁,在「八月司牧」定下的龍氣法禁中,遺留凡世的「法天戒」,早已被消磨至黃階。
divcass=”ntentadv”不過,階秩雖跌至黃階,其戒內蘊法理,卻仍舊是法天之道,與公冶青天所修道途等一。
公冶青天已然反應過來,陶知命非是與他比拚道心,而是要與他道爭。
但道爭對象,卻非他一人,竟還帶上了「法天戒」。
一旦陶知命道爭得勝,不僅能將公冶青天所修道途碾碎,更是能將輪回帝君遺留法理,一並化作自身底蘊。
“爾當真是,狗膽包天。”
公冶青天氣極反笑。
如果陶知命隻與他一人做道爭,公冶青天倒也理解,覺得不管陶知命有無勝算,其至少算計到位。
可陶知命不僅與他做道爭,還要把「法天戒」一並帶上,就當真是狂妄到了沒邊,完全沒將他放在眼裡。
因為,公冶青天與「法天戒」,一人一戒若是同時卷入道爭,兩相疊加,將使道爭之時,法天之道的強度,無限逼近地階,達到玄階極限。
但陶知命,心中卻是十分平靜。
他是故意帶上的「法天戒」。
原本,陶知命沒想帶上「法天戒」,隻欲與公冶青天道爭。
可隨著南奕鼓搗出真氣法脈,陶知命心中卻是一動。
若是將「法天戒」內蘊法理一並碾碎,道爭得勝之收獲,無疑會更加豐富。
而陶知命之所以敢帶上「法天戒」,則是因他接下一道真氣法脈後,與南奕,乃至其他源武者,氣機相連。
道爭之時,他亦不是孤軍奮戰。
於是,當陶知命與公冶青天道途相撞之時,「法天戒」戒中法理,亦隨之回響。
然後,南天城人道氣運,茫然不知發生何事的南奕、郭來、宋忠、裴清雪,以及遠在他處的燕青雲,亦同時卷入道爭之幻境。
…………
“歡迎來到上古四明城。”
耳邊,仿佛隱約傳來公冶青天略帶不屑的聲音。
破境蛻凡不久的南奕,正在疑惑南天城發生何事,就忽然感到一陣恍惚。
等回過神,他已出現在一處陌生城池中,且身旁有著陶知命等人。
“陶師兄,南天城究竟有何變故?此處又是何處?靈境?”南奕立即看向陶知命,詢問情況。
“此乃道爭幻境,你亦可以理解為靈境。”陶知命挑出關鍵信息,簡明扼要地說道,“霍子良實乃上古修士殘魂奪舍之人,本名公冶青天,出身六道輪回教,於上古年間執掌一城。”
“我欲與他道爭,即要打破他內心深處,引以為傲之道場。又因真氣法脈之故,你等與我氣機相連,也跟著入此道爭幻境。”
南奕聞言,頓時恍然。
難怪陶知命之前,主動找他要了一道真氣法脈。原來,是在這等著他。
其他人反應過來,麵色亦是有些古怪。
陶知命看出眾人神情異樣,便道:“放心,道爭幻境,乃是我與公冶青天之爭。就算我敗於公冶青天之手,也不會傷及汝等道心。但若是勝了,則會為汝等道途,增一分上古道韻。”
聽見陶知命這麼說,幾人神色好上許多。
雖然還是稀裡糊塗就卷入了道爭幻境,但至少,於他們而言,輸了無甚損失,贏了卻有收獲。
然後,趁著幻境還未完全穩定,尚在生成變化之中,陶知命抓緊時間介紹道:“上古之年,「八月司牧」未出,人間並無人道王朝。修士道場,多蓄養凡人為材。這四明城,看似是城,卻與後世城池截然不同,不可小覷。”
當然,其實不消陶知命說,雖然幻境尚在變化之中,但眾人都已看出四明城異常。
因為,在四明城上空,竟有一尊似虛非虛、高約三百三十丈的道身法相,巍然端坐於四明城中央,俯瞰全城。
此即輪回帝君遺留凡世之道身,散發著一股於循環往複中不斷壯大的堂皇氣息,統禦天地。
在後世,仙凡分離,隻有仙門外門隱於凡俗。是以,後世城池,根本不可能見到這種堪稱神跡之景象。
而在輪回帝君道身之外,又有一輪巨大金月,高懸於天,遮住大日,並將四明城照耀得一片金黃。
這金月,既是一道道法,亦是公冶青天本體所在。
不過,此處畢竟隻是幻境,而非真正的上古。
公冶青天縱得了「法天戒」相助,亦隻能無限逼近地階,而非真正再現煉神反虛境的風采。
簡單說,他有些維持不住金月道法。
於是,金月顫抖,連帶著月光也似在變幻,忽白忽黃。
而月光不定下,竟映照出諸多若隱若現的因果線,自城中百姓,乃至無數生靈、草木身上,連向輪回帝君道身。
無數因果線交織在一起,好似在四明城上空、輪回帝君道身身周,彙成了一片因果湖泊。
此即輪回池。
南奕目睹輪回池,下意識地有些蹙眉。
單看輪回池,倒也罷了。可視線下移,看見城中百姓頭上都有一根連著輪回池的因果線,南奕瞬間想到了人偶。
尤其是在此時,因幻境尚未徹底穩定,偌大城池中無數百姓,就像時間被禁錮一般,保持著某一動作,凝固不動。
南奕感覺,如果將輪回池比作參天大樹,那麼四明城的凡人,猶如參天大樹露出地麵的氣根,唯一作用便是給輪回池攢命格、結道果。
而在南奕觀望四明城景象時,陶知命最後說道:“四明城,作為六道輪回教道場,道場之基,在於六道據點。我等六人,正好兵分六路,各破一點。”
“放心,公冶青天在此幻境之中,須算上道場加持,方能逼近地階。隻要破掉道場,就等同於破掉了其道法領域。”
“有我拖住公冶青天主要心力,伱們並不會遭遇太多阻礙。屆時等我信號,同時毀掉六道之基,即能破其道場。”
此世六道,分彆為:權柄道、富貴道、方外道、刀兵道、苦役道、罪人道。
權柄道據點在城北,為官府衙門;
富貴道據點在城東偏北,為朱門大院;
苦役道據點在城西偏北,為河岸碼頭;
方外道據點在城南,名離火觀;
罪人道據點在城東偏南,名苦橋;
刀兵道據點在城西偏南,名劍閣。
陶知命早有謀劃,安排道:“南奕走權柄道,裴清雪走富貴道,郭來走苦役道,宋忠走罪人道,燕青雲走刀兵道。”
至於方外道,自然是由陶知命來走。
————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