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支援距離最近的,也就是太原的鬼子。
不過,根據情報,14師團在豫東作戰當中損失七千多人,士氣低迷,估計不會被輕易派出來。
獨立混成第三旅團駐紮在崞縣,距離較遠,不予考慮。
那就隻有一個騎兵第四旅團需要防備。
“騎兵第四旅團?”
趙國忠怎麼沒聽說過呢?
騎兵旅團下轄兩個騎兵聯隊,一個炮兵聯隊,一個運輸隊。
騎兵聯隊下轄四個騎兵中隊,外加一個機槍中隊,兵力1400人左右。
騎兵中隊144人,戰馬134匹。
整個騎兵旅團,編製是五千七百多人,但是實際上,騎兵第四旅團,隻有四千多人。
王革命和齊平安原來的防區由李本忠和李仙鈴的8團9團接替,這段時間和現成的鬼子打了不少的交道,小規模戰鬥不計其數,幾乎是每天都在打。
這也是沒辦法,8團9團一直乾著防守的事,憋壞了,乍一交手,雙方都打蒙了。
8團9團那是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雖然一直乾著防守的事,可部隊的訓練沒有落下。
兵工廠大力發展,子彈供應不是問題。
小鬼子以為換了一批八路,結果打的更狠。
而我軍也發現,這些小鬼子也不是一般人,戰術動作雖不是很熟練,但已然是精銳。
趙國忠的作戰電報發到李本忠和李仙鈴手裡,兩個人都開始部署起來。
兩個縣城的鬼子都是一個聯隊,和8團9團不相上下。
一對一的情況下,誰也分不出個勝負。
不過,這種打一個旅團的仗,兩個團還不夠。
將張文的2旅從陽泉調往西麵,由一旅來駐防陽泉地區。
另外,梁曉明的6團也從長治調過來。
由6團阻擊臨汾來敵,2旅主攻榆社。
命令下達,上萬的兵力開始調動。
小鬼子早就安排了細作進入根據地,這麼大的調動,鬼子肯定是要做出應對的。
一番分析下來,鬼子認為,趙國忠對榆社和武鄉動手的概率最大。
兩個縣城深處山區,又夾在太原和長治中間。
趙國忠肯定放心不下根據地時時刻刻在鬼子的威脅下。
當然,陽泉不算。
各部調動,探查敵情。
小鬼子做出了應對,臨汾方向,108師團力所能及的派出一個聯隊支援,太原騎兵第四旅團出動。
雖說這兩個縣城有些雞肋,可在梅津美治郎看來,這是麵子問題。
我主動放棄那是一回事,失敗撤退那是另一回事。
而且,梅津美治郎一直都不認為趙國忠所部是帝國的軍隊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