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自天聖元年由朝廷接收,已有近二十年了。從最開始在益州地區溝通的交子,也漸漸推廣至大宋各地。
紙幣的出現極大減少了攜帶大量銀兩的不便,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新發展。
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也帶來了新問題。
“棉花能做成紙幣?是添加了什麼呢?”
……
【根據記載,棉花大概是在公元前二世紀或者更早一些的時候傳入我國,在最初是把它當做花草一類的東西,作為觀賞性植物。到了西漢時期,棉紡技術經阿拉伯傳入我國。但在西漢時期,棉花是一種稀少的原料,棉製品相當珍貴。
在宋以前主要是在南部嶺南地區和西北邊疆地區種植。宋前的老百姓擅長處理絲麻,像棉花這種材料,還沒完全掌握其原理。直到南宋末年,棉花不論是種植還是紡織都有了技術性的突破,江南地區逐漸多了起來。
元明兩代迅速推廣,棉花成為了老百姓最基本的衣服原料,甚至一度超越了水稻,成為江南地區最常種的植物。】
<疑問,古人在沒使用棉衣前過冬穿的是什麼?感覺除了棉,好像沒什麼材質能保暖了吧?>
<有錢的動物毛皮,沒錢的蘆花,柳絮,乾草……>
<不是,嶺南種棉花……?那地方需要嗎[捂臉]>
<可能就是因為棉花這種禦寒的植物生在南方,所以才那麼後麵才得到技術的發展……>
<感謝黃道婆!感謝,感謝!>
<沒有黃道婆的技術改進,棉花這玩意就是用在貴族上麵。西漢皇帝登基穿的衣服,好像就是棉花製成的。真的耗時耗力。>
<宋朝的經濟在封建王朝裡真的牛逼,經濟好起來,生活各方麵都有質的提高,自然而然的也會促進技術的發展了(沒回誇宋的意思,畢竟它經濟牛歸牛,照樣不影響它軍事拉胯,軍事方麵一言難儘……)>
<好一個改稻為棉啊[吃瓜]大明王朝1566>
<嘉靖乾的好事[吃瓜]>
[秦始皇帝三十年扶蘇:在南方出現的嗎?]
[漢高祖劉邦:嘶,聽起來是我漢朝時期出現的啊,這麼珍貴的東西朕都沒用過啊。]
[漢元狩六年衛青:二十四孝裡好像有一個是被繼母換了衣物裡的棉花,將棉花換成了蘆葦。]
[漢元狩六年霍去病:哇,舅舅記性真好啊!]
[宋神宗趙頊:所以黃道婆改進的是什麼樣子?我這裡沒有黃道婆。]
[宋哲宗趙煦:一樣,技術進行了什麼改進?]
[明朝某紡織女:先……再……之後……最後……就行了。]
[明正德帝朱厚照:堂弟啊,你又做了些什麼……你改稻為棉了?江南百姓怎麼辦?明嘉靖帝朱厚熜]
[明洪武帝朱元璋:你又搞了什麼玩意兒?明嘉靖帝朱厚熜]
[明神宗朱翊鈞:額,改稻為桑?好像沒有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