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宣和二年
遼金戰役進入尾聲,縱然有宋朝的支持,但遼國也早在承平日久中腐敗,遼天祚帝還在前線禦敵。
宋朝這邊,官家駕崩,幼主登基,為防遼金,各路西軍都是分時守在東京城。
此次正好種、姚、折三家齊聚。
折可求不敢置信,光幕的話什麼意思?
他投降金人?
被金人毒殺?
他還想做皇帝?
這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啊!
“我折家幾代人為國儘忠,絕無二心!”
折可求的話,在場諸位也是點頭認可的。
就算平日裡西軍各位再這麼不待見,但真在國家麵前,涉及忠義顏麵,還是能幫就幫吧。
折可求之子折彥文和折彥質,替父喊冤。
姚平仲在旁看好戲,還頗有點幸災樂禍和叔父姚古道:“折家……也不過如此嘛,寧肯殉國,也絕不投降金人!”
姚古胡亂地點頭,其實他心裡對侄子的話,總有點不安。
他姚家是滿門忠烈吧,沒什麼事吧……?
【公元995年,宋太宗至道元年。子河汊之戰,遼國大將韓德威大敗於折德扆的兒子折禦卿,遼軍被折家軍斬首五千,將領陣亡二十餘人,損失馬匹上千。
後韓德威趁折禦卿病重,再次率兵想報子河汊之仇,折禦卿帶病上陣。
其母想讓他回家,折禦卿卻堅守前線,寧死不回。
給其母留下的話,也成了遺言。
“家世受國恩,敵寇未滅,禦卿之罪也。今臨敵,安可棄士卒自便?死於軍中,蓋其分也。為白太夫人,無念我,忠孝豈得兩全?”
後病死軍中,年僅38歲。】
<其實就在折禦卿死後的第二年,韓德威也一命嗚呼了。他看起來是真吞不下這口氣哈哈哈,沒有雪恥機會咯。>
<折德扆和折禦卿和折禦勳三人,壽命都挺短的,唉。但是他們家在北宋200年裡真的發揮了重要作用。>
<韓德威完全就是自己心裡沒點逼數,他也不想想為什麼府州折家能待在西北那麼長的時間,真以為是那麼好打的嗎?>
<折禦卿確實忠孝難全啊。>
<唉,拖著病體上陣,留給母親的話也成了遺言。[歎氣]>
[宋開寶三年折禦勳:弟弟!!!]
[宋開寶三年折禦卿:我們家壽命幾何?]
[遼保寧二年韓德威:哼!區區折家!給我等著!我遲早會打下你們的!]
[宋開寶三年折禦卿:?手下敗將……還敢口出狂言……真不知道你哪兒來的自信……]
……
宋開寶三年
趙匡胤冷聲道:“把趙光義給朕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