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當人們期待著麥道員工在波音的管理下“改邪歸正”時,“寄人籬下”的麥道人居然反過來向波音表示:我有一些發財的秘訣可以傳授給你。
這幫人的臉皮著實厚得令人意外,公司都折騰黃了還擱這傳授經驗?
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波音居然覺得他們說的有點道理。
那麼麥道的這個“秘訣”是什麼呢?
作為一家飛機製造商,應該怎麼個賺錢法?
無非就是把產品做好,贏得客戶口碑,然後大賣特賣,自然就賺到錢了。
而好的客機主要有這麼幾個標準:舒適、安全、省油、高效。
所以你就往這幾個方向攻關,跟對手卷起來就完事了。
但麥道不是這麼個邏輯。在他們看來,想賺錢很簡單:公司股價漲了就行。
這好像也沒錯。
公司說到底是股東的,公司賺錢的最終目的就是股東賺錢。而對於股東來說,股價上漲就是最大的利潤。
在這套邏輯下,拉股價才是公司運營的終極目的。
當然,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公司股價上漲”跟“把產品造好”並不矛盾啊。
產品好,業績才能好;業績好,股價才能上漲嘛。
道理雖然沒錯,但現實中的股票市場是非常複雜的。
公司產品的表現確實會影響股價,但不是唯一因素,很多時候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個因素。
拉升股票最直接的辦法,是砸一大筆錢買入這個股票。
大資金買買買,股價自然漲漲漲。
所以麥道的秘訣很簡單:咱公司花錢去買自己的股票,把股價炒起來就成功了。
但這樣操作的話不就成冤大頭了嗎?並不會。
因為市場裡麵的投資者不僅數量很多,而且有很強的從眾心理。所以你隻要帶個頭把股票拉起來,自然就會有很多路人蜂擁而上。
你出三成,股民出七成,最終你這三成不僅能回來,還有的賺。
當然,這個操作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公司的基本麵要過得去。
畢竟股民也不是傻子。
這麼說還是要把產品做好咯?
那不一定。
所謂的基本麵,本質上隻是一堆紙麵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