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滿心憤恨地想著,這一切都是自己那所謂的老公造成的!如果不是因為他,自己原本樂觀開朗的性格怎會變得如此悲觀?他們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患上令人揪心的抑鬱症呢?
在外人的眼中,他可是個十足的好人呐!人們都說他勤勞肯乾、不辭辛勞,還對家庭儘心儘力。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男人,卻遭到了妻子和兒子深深的厭惡。這個表麵和諧美滿的家庭,實則早已被缺乏幸福感的陰霾所籠罩,而這無儘的悲哀,正是導致孩子患上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要知道,每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孩子身後,往往都隱藏著一個千瘡百孔、充滿罪惡的家庭,以及一對極不稱職的父母。很不幸,楊洋的家庭也未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儘管他在旁人看來是個無可挑剔的好男人,人人稱讚他的勤快、他的任勞任怨、他對家庭的顧念,但恰恰是這份過度的“顧家”成了他最可惡的地方。他永遠將家庭擺在首位,永遠以家庭為中心,甚至將其視作比天都大的存在。這種畸形的家庭觀念,讓整個家庭失去了平衡與溫暖,最終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
所以他的眼界很小,小到隻容得下自己那套陳舊的育兒觀念和固執的權威。夜深人靜時,他坐在昏黃的台燈下,翻閱著那些過時的育兒書籍,眉頭緊鎖,嘴角掛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堅決。楊洋站在門邊,望著他的背影,隻覺得那身影越來越模糊,與記憶中那個溫柔的懷抱漸行漸遠。空氣中彌漫著壓抑與冷漠,仿佛連呼吸都變得沉重,讓人窒息。
所以他的眼界很小,小到隻容得下客廳中那張褪色的全家福。照片裡,孩子的笑容純真無邪,而他,一臉僵硬地站在旁邊,手中緊握著不知從何處學來的育兒寶典,仿佛那是通往幸福家庭的唯一鑰匙。他時常凝視這張照片,眼神中既有懷念也有不解,為何按照書中所教,家還是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窗外,月光冷冷地灑在地板上,與照片中的溫暖形成鮮明對比,如同他內心世界的寫照,一片荒蕪,無人能懂。
所以他的眼界很小,小到隻容得下後院那塊方寸菜地。清晨,他戴著舊草帽,彎著腰,在泥土間勞作,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滴入土壤,仿佛是他對家庭無儘的期望與付出。他嘴裡念叨著從老一輩那裡學來的種菜秘訣,眼神中閃爍著對簡單生活的滿足。而楊洋站在窗前,冷冷地看著這一幕,隻覺得那片綠意盎然中,藏著的是他對世界狹隘的理解,和對孩子成長需求的忽視。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照在地上,卻照不進她冰冷的心房。
他關注家裡的一切動靜,連桌上水杯的輕微晃動都能讓他眉頭緊蹙。一次,孩子不慎將玩具遺落在客廳中央,他見狀,臉色瞬間陰沉,仿佛那玩具是家中不可容忍的汙點。他大聲嗬斥,聲音尖銳得穿透了寧靜的空氣,孩子嚇得一哆嗦,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而這一幕,在楊洋眼中,如同慢動作回放,每一個細節都刻印著他對家的苛刻與無情。他轉身對楊洋也投去責備的目光,仿佛這一切都是她的失職。楊洋咬緊牙關,強忍著不讓淚水滑落,隻覺得四周的空氣凝固成冰,將她的心緊緊包裹。
一次家庭聚餐,他緊盯著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眉頭不時緊鎖。一盤精心準備的清蒸魚,因幾片蔥花的擺放不合他意,他突然臉色一沉,低聲斥責妻子楊洋:“這魚怎麼擺的,亂糟糟的,讓人看了就沒食欲。”楊洋愣住,筷子停在半空,一桌人的笑容瞬間僵住。孩子緊張地拽著衣角,大氣不敢出。他卻渾然不覺氣氛的微妙變化,繼續挑剔著餐具的擺放、菜肴的口味,每一句話都像鋒利的刀片,切割著家人的心。他的固執己見如同堅固的壁壘,將親情的溫暖隔絕在外,讓這個家彌漫著無形的寒意。
一次周末午後,陽光透過窗簾灑在客廳,本該是溫馨寧靜的時光。他正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一把尺子,眼神挑剔地審視著家中的每一處。楊洋正小心翼翼地擦拭著花瓶,生怕發出一點聲響引起他的不滿。突然,窗外一陣風吹過,窗簾輕輕擺動,他猛地抬頭,眉頭緊鎖,仿佛那風也犯了錯。他站起身,指著窗簾大聲嗬斥:“怎麼連個窗簾都管不好?風一吹就亂動,像什麼話!”楊洋的手停在半空,花瓶差點從手中滑落。孩子在一旁嚇得縮成一團,眼中滿是恐懼與不解。這一幕,如同家中常有的風暴,無聲卻強烈,讓人窒息。
一次晚餐後,他坐在電視機前,目光銳利地掃過家中的每一個角落。電視裡播放著輕鬆的喜劇,但家中氣氛卻異常沉重。楊洋正小心翼翼地收拾碗筷,生怕發出一絲聲響。突然,他注意到餐桌上的一片菜葉,臉色瞬間陰沉下來。“你怎麼連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一片菜葉都能留在桌上!”他猛地站起身,指著楊洋大聲斥責。楊洋的身體微微顫抖,手中的碗筷差點掉落。孩子躲在角落裡,驚恐地看著這一幕,眼中滿是淚水。而他,仿佛看不見家人的痛苦,繼續他的指責,聲音尖銳而刺耳,如同鋒利的刀片,切割著家中的每一寸空氣,讓本就壓抑的氛圍更加窒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